1 / 6
文档名称:

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pdf

上传人:jactupq736 2016/7/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者简介:孟召宜(1971年- ),男,江苏睢宁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区域经济的教学与科研。 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JL058 );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06XWA15 ) 《经济问题探索》 2007年第 9期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 3 孟召宜 1,2,朱传耿 1,渠爱雪 1 (11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2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 摘要: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在明晰主体功能区管治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指出, 主体功能区管治具有目标上的多元统一性、政策与机制的配套性、手段与目标的一体性、主体的模糊性、层次上的多级交错性等管治特征;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动态开放、因地制宜、规范有序等管治原则;理论层面上,“双层制多中心”管理体制是主体功能区管治模式的基本架构,实践上应通过“复合行政”实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联合管治;管治政策上,在通过区域性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政策实现分区管治的同时,应注重政策的细化、扩充、对接与协调,实施主体功能区分级管治。关键词: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管治;政策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主体功能区将是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管理理论的重要创新,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新时期,以全球化视野和市场化思维探寻有效可行的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 以建立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框架,至关主体功能区建设乃至我国的长远发展。一、主体功能区管治内涵(一)管治的内涵及意义管治是指通过多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管治从最初的环境问题蔓延至处理国际、国家、城市、社区等各个层次的各种需要进行多种力量协调平衡的问题之中。作为一种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式,管治在促进区域合作、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社会民主进程、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其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在不断提升。(二)主体功能区管治的基本内涵管治可用于不同对象,除城市之外,还可以是国家、企业、区域以至全球。主体功能区是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而确定的特定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作为一定尺度的空间单元,当把管治的理论与思维运用和落实到主体功能区,就产生了主体功能区管治。所谓主体功能区管治,就是运用管治理论与思维, 通过注重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的权力平衡和互动关系,努力寻求一种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管理方式,并在统一的目标下,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力求各行其权,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中央、地方的多重积极性,促进主体功能的塑造和实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