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市XX县区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变革中,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振兴,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落实和保障。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体会主要应把握以下五点: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大批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显著增强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我们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激发文化发展创新的活力,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只有实现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才能为我们在文化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们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利用先进技术培育、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为民营出版企业“正名” “这次(对民营出版)无论定性定位都定得很高,相当于政府承认了民营出版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芳|北京报道 “‘指导意见’意味着民营出版力量已经逐渐被政府重视。”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下简称“非公委”)主任薛野对《望东方周刊》说。 他说的“指导意见”,就是新闻出版总署4月7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1/ 5薛野介绍,近年来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都组织过多次针对民营出版业的调研。“去年春天出版署图书司还跟我们联系,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以前官员也避讳,小心翼翼给我们命名,‘工作室’、‘策划人’、‘文化公司’,等等,现在全国性的会上都可以讨论民营出版了。”
逐渐松动的空气令民营出版行业对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更加期待。“但文件出来一看,既没提出版登记制,也没提试点。”薛野说,他同意媒体对此次指导意见的评价:“小步慢进”。接着他又说,“但我觉得阿姆斯特朗的话在这里也适用,这既是一小步,又是一大步。” 薛野说,“这次(对民营出版)无论定性定位都定得很高,相当于政府承认了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