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异步转移模式ATM.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异步转移模式ATM.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6/7/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异步转移模式ATM.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念 ATM 技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 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传输模式, 就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制定的标准。实际上在 80 年代中期, 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 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 欧洲重在图像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 ATD ) 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 FPS )。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 1988 年正式命名为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 B-ISDN 的信息传输模式。原理 ATM 是一种传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因包含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出现, 这种传输模式是异步的。促进 ATM 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用户对网络带宽与对带宽高效、动态分配需求的不断增长; 用户对网络实时应用需求的提高; 网络的设计与组建进一步走向标准化的需要。但是, 关键还是在于 ATM 技术能保证用户对数据传输服务的质量 QoS ( Quality of Service )的需求。目前的网络应用已不限于传统的语言通信与基于文本的数据传输。在多媒体网络应用中需要同时传输语音、数字、文字、图形与视频信息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并且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服务要求不同, 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应用将会增加网络突发性的通信量, 而不同类型的数据混合使用时, 各类数据的服务质量 QoS 是不相同的。多媒体网路应用及实时通信要求网络传输的高速率与低延迟,而 ATM 技术能满足此类应用的要求。目前存在的传统的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都很难胜任这种综合数据业务的需要。线路交换方式的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方式的灵活性好,而 ATM 技术正是实现了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他能符合 B-ISDN 的需求, 因此 B-ISD N 选择了 ATM 作为它的数据传输技术。说明 ATM 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为2个部分。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的功能; 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 用来装载来自不同用户, 不同业务的信息。话音,数据,图像等所有的数字信息都要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在网中传递,并在接收端恢复成所需格式。由于 ATM 技术简化了交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