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井下平面(píngmiàn)控制测量
特点(tèdiǎn):由于受井下巷道条件的限制,井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而不能像地面控制网那样可以有测角网、测边网、GPS网和交会法等多种可能方案。
目的:是建立井下平面测量的控制,作为测绘和标定井下巷道、硐室、回采工作面等的平面位置的基础,也能满足一般贯通测量的要求。
第一页,共83页。
第一节 井下导线(dǎoxiàn)的布设与等级
一、井下导线的等级
井下导线一般是从井底车场内的起始边开始,向井田边界分段测设的;而起始边的数据是由定向测量(cèliáng)确定了的。井下导线的布设,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我国《煤矿测量(cèliáng)规程》规定,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表1-1)和采区控制(表1-2)两类,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第二页,共83页。
井下导线(dǎoxiàn)
基本(jīběn)控制
采区(cǎi qū)控制
7″导线
15″导线
15″导线
30″导线
第三页,共83页。
第一节 井下导线的布设(bù shè)与等级
表1-1 基本控制导线(dǎoxiàn)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1-2 采区控制导线(dǎoxiàn)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一般边长/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1
±15
30~90
1/4000
1/3000
<1
±30
—
1/3000
1/2000
井田一翼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一般边长/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5
±7
60~200
1/8000
1/6000
<5
±15
40~140
1/6000
1/4000
第四页,共83页。
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15″两级,一般从井底车场起始边开始,沿主要巷道( 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集中上、下山等 )敷设(fūshè),~,以提供检核和方位平差条件。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15″和±30″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他次要巷道敷设(fūshè)。
第五页,共83页。
矿图测绘(cèhuì)
第六页,共83页。
第七页,共83页。
二、井下导线的发展(fāzhǎn)与形式
分次布设,逐步敷设;
先低级(dījí),后高级;
不断向前,直至边界。
图1 井下导线(dǎoxiàn)图
第八页,共83页。
支导线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导线网
但由于井下测量的某些(mǒu xiē)特点,有时形成一些特殊的导线。
如交叉闭合导线,
坐标附合导线, “无定向导线”;
方向附合导线等。
经纬仪----钢尺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
陀螺定向-----光电测距导线
三、 井下导线(dǎoxiàn)的类型
第九页,共83页。
第十页,共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