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主题与名句赏析
第一册
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 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 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 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 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 墨画。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 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 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 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 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 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 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 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 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 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 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 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 变化之中。
5、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 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 的深刻哲理。
6、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 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7、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 喜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 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 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8、 《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 尽快收入眼底。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 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9、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 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鹊儿的惊飞不定,不 是盘旋在一般枝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 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 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第二册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 挚感情。)
2、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 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 蓬勃生长。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 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 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②这两句诗在客观 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4、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 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5、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 达了相思之情。)
6、 《龟虽寿》:“老骥伏析,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 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