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均数》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陆枫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 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谈话引入
师:六一儿童节,老师拿了八根棒棒糖要奖励给表现好的四位同学,请大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指名说)
引导:12枝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3枝,那么12枝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结果都同样多,:平均数。(揭示课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情景:六一的公园里真热闹,小朋友们去钓鱼,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别钓到了多少条鱼。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统计图)
细心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数据,说明横轴表示什么。每个人钓鱼的数量是多少,谁最多谁最少,请同学汇报)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他们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同样多吗?(不一样多)板书:不一样多
你能想办法,把他们3个人钓鱼的数量变成同样多吗?(板书“同样多"
 2。 交流算法 (1).移多补少法 
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汇报自己的想法) 请你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把小亮的鱼给小刚1条,给小明一条)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请你演示给大家看一看,,看他的方法和你的方法是否一样,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利用课件演示说明自己的方法)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样移动鱼的?(学生再次说明移动过程,课件用箭头出示移动的路线和数量)师:你为什么要把小亮的分别移给小刚和小明呢?(小亮的多,小刚和小明的少)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就怎么样了?(同样多)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鱼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鱼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法”)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现在每个人钓的鱼同样多吗?(同样多)每人钓到了几条?(7条)(同样多的下面板书7个)7条就是他们钓的鱼数量的平均数。(课件7个后面出线红色虚线)在图中红色虚线就表示平均数是7条(板书“平均数”)(精品文档请下载)
问:什么叫做平均数呢?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汇报,师板书。(6+11+4)÷3 =21÷3=7(条)
师:为什么把(6+11+4)相加?(三人钓鱼的总数)
为什么除以3?(表示把总数平均分成3份,这7条就是他们每人钓到鱼的数量的平均数。)
因此,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