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11/29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 题
§ 分式的乘除法
●教材分析
《分式的乘除法》是新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分数、整式、分解因式和分式的约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起到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应用的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的学****体会类比、猜想、迁移、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
(二)能力训练目标
.
,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
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就感.
.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探求
课前准备
.
:投影片四张和课件。
第一张:探索、交流,(记作§ A);
第二张:例1,(记作§ B);
第三张:例2,(记作§ C);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类比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其次出示投影片(记作§ A):让学生交流,探讨.
探索、交流——观察下列算式:
×=,×=,
÷=×=,÷=×=.
猜一猜×=? ÷=?与同伴交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首先激发学生求知欲,再把新学的内容转化为已学过的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解决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Ⅱ.讲授新课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准确再现出分数乘除法则,然后由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统一认识后,用“移花接木”的手段自然过渡,得到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转化为式子表示。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并从中学会类比、转化、迁移的数学方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例1]计算:(记作§ B)
(1)·;(2)·.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避免走弯路. (3)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