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分粥的故事.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粥的故事.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粥的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粥的故事故事说,有 7 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 秩序混乱, 还互相埋怨, 心存芥蒂。于是, 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 指定一个人分粥, 很快大家就发现, 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 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人是自私的) 第二种方法,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 每人一天,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 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自私之心使人们彼此伤害) 第三种方法, 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 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 但没多久, 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个人品德靠不住) 第四种方法,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 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 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 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 (掣肘太多使决策低效) 第五种方法, 轮流分粥, 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且轮值) 令人惊奇的是, 采用此办法后, 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 即便偶有不均, 各人也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 和和气气, 日子越过越好。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但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分粥关系到 7 个人的切身利益, 对管理者来说, 又是一项大事。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 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中, 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故事中, 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 取粥者是执行者。把分粥与取粥分开, 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 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 降低决策风险; 让执行者全力执行, 将决策落到实处; 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启示之二, 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分粥者是“指定”、“轮流”, 还是“推选”, 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 是管理方法问题, 也是管理机制问题。管理机制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分粥的 5 种方法中, 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 因而效果也最好。如果只是“轮流分粥”, 而没有“分者后取”, 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 如果只是“分者后取”, 而没有“轮流分粥”, 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 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启示之三, 就是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一个团队里, 制订出一套好的制度, 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那么, 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就是责任与权利平衡、公平与效率兼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各自的责任与权利。分粥者必须尽平均分配的责任, 而没有为自己或他人多分或少分的特权。唯有责任与权利的平衡,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和提高效率。“分粥故事”真的结束了么这个有关“权力”和“制度”的著名故事,至此似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果。但是果真如此么? 近日, 一位中国的爱好者选取了两组人模拟了这个故事, 却在故事演变到最后的时候,出现了两种新的结果。第一组中国人顺利地建立了“分配者最后取”的完美模式, 但从此以后,再无人承担分粥任务。“不去分粥也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