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脊髓灰质炎诊断治疗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脊髓灰质炎诊断治疗指南.doc

上传人:阿宝 2021/11/2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脊髓灰质炎诊断治疗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脊髓灰质炎诊断治疗指南
【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终年散发,以夏秋为多,当地有本病发生,未曾正规服用过本病疫苗,病前2~3周内有与本病患者接触史者。
临床表现:潜伏期5~14天(3~35)天。瘫痪型为本病之典型表现,可分以下各期:
(1) 前驱期:多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乏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或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持续1~4天。
(2) 瘫痪前期:可紧接前驱期后或有1~6天的短暂间歇,体温再度上升,持续3~5日,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颈、背、四肢肌痛,感觉过敏等。
(3) 瘫痪期:一般于起病后3~4天(2~10天)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不对称肢体瘫痪,无感觉障碍。
脊髓型:主要为肢体或躯干肌弛缓性瘫痪。
脑干型:出现脑神经麻痹,呼吸中枢或血管运动中枢损害的相应表现。
脊髓脑干型:具有上述两型的特点。
脑型:与病毒性脑炎非常类似,有高热,惊厥,昏迷等症状。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急性期过后1~2周瘫痪肢体大多以远端起逐渐恢复,腱反射也逐渐复常。最初3~6个月恢复较快,以后仍不断进步,但速度减慢,1~2年后仍不恢复成为后遗症。如足马蹄内翻或外翻,脊柱畸形等。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50~500/mm3)。病初以中性粒细胞较多,以后则以淋巴细胞为主。热退后白细胞迅速恢复正常而蛋白仍增高,呈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糖及***化物均正常。
周围血象:白细胞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期血沉可增快。
特异性检查:
病毒分离:起病后一周内,可从患者鼻咽部及粪便中检查出病毒,粪便可持续阳性2~3周或更长,可采用细胞培养或PCR法检测。
血清学免疫学检查:可采用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病程中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 意义更大。近年来常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可作出早期诊断。
【 鉴别诊断 】
前驱期应与上感、流感、肠胃炎等鉴别。瘫痪前期应与病毒脑、化脑、结脑及乙脑相鉴别。瘫痪期应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家族性周期性瘫痪、周围神经炎、引起轻瘫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及假性瘫痪等疾病相鉴别。
【 治疗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