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读懂古诗词
例一
题目: 闺情
作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 不忿朝来鹊喜声。
前三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有一个人独对孤灯彻夜未眠,月落星稀天将明的时候,她披上衣服走到门前张望的情景。
诗中主人公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
由痛苦转为惊喜,由惊喜转为失望,由失望产生愤懑
你能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吗?
表达了少妇独守空房的痛苦和对丈夫的深情。
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中的“鹊”也是来报喜的吗?
“乌鹊”就是乌鸦,在传统的意象中是不祥之物
知识复习——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二:
寒食寄京师诸弟
作者: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思考:
?
?
深切的思念。
例三: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洛阳
小组讨论: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所代表的含义: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柳色”是离情的象征, 是别绪的心理映现。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练一练(合作完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塞上听吹笛
李白 高适
一为迁客去长沙, 雪净胡天牧马还,
西望长安不见家。 月明羌笛戍楼间。
黄鹤楼中吹玉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
江城五月落梅花。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解: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 注解:“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 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三字拆用, 嵌入“何处”二字,意“一为迁客去长沙”用了贾宜被贬长沙的 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曲?
典故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
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1、这两首诗用了哪两个相同的意象?它俩蕴含的情感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的意象:笛和梅花;
情感:《与》中的笛和梅花:被贬的愁情;
《塞》中的笛和梅花:乡愁;
2、这两首诗的主题有何不同?
《与》:谪迁之感和去国之情;《塞》:思乡之情
3、这两首诗的情感基调有何不同?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与》:“西望长安不见家”:被贬而远离京城,深切怀念如家的京城,希望获赦获重用,因而情感基调悲愁凄凉。
《塞》:“雪净胡天牧马还”,描述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时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因而虽言思乡但情感基调开朗壮阔。
归纳
“读懂”一首诗歌的方法:
1、看题目(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首句:开篇点题、情感基调;尾句:回应题目、首尾呼应、点化主题)
3、抓关键词(表情、表意)
4、理解意象(常用含义、特定含义)
5. 关注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
6、注意注释(写作背景、题材、情感)
7. 了解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