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荆门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为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不断提升我市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荆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荆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即绿色磷化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汽车产业链、通用航空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绿色建材和家居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提升产业链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力争将绿色磷化、石油化工、绿色食品、通用航空、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将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促进绿色建材和家居、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我市形成千亿产业为引领、五百亿产业为骨干、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一)绿色磷化产业链。全面推动磷化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全力打造涵盖肥料级、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等磷系化学品和磷矿伴生物回收制品绿色循环产业链,将我市磷化产业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磷肥产品生产与复合肥研发及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氟化工新材料及氟、磷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将新建磷化项目布局到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钟祥胡集经济开发区、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依托新洋丰、鄂中生态等骨干企业,推动磷化企业兼并重组,2025年底前完成49家磷化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将全市磷化工企业控制在30家以内。积极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力争10年内达到产用平衡。到2025年,全市绿色磷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二)石油化工产业链。以建设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石化产业从炼油主导型向炼化一体化转变。以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园区配套一次炼油1000万吨原油管道建设;大力支持荆门石化炼化技术提档升级,开展炼油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碳四、碳五及芳烃、丙烯、乙烯等产业链,建成百万吨级特种油生产基地和百万吨级化工产品基地。到2025年,全市石油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
(三)汽车产业链。紧密对接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以荆门高新区汽车产业园为核心,以钟祥市、京山市装备制造聚集区为辅助,突破性发展乘用车、皮卡车等整车制造产业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引导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积极布局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的新能源整车制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形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特种车辆等五大产业链均衡协同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传统车辆、特种车辆、新能源车辆年产量达30万辆,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四)通用航空产业链。紧密对接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集群发展部署,按照一核(漳河机场通用航空核心区)、两区(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本部和漳河新区研发基地、荆门高新区航空装备工业园)、多点(钟祥市、京山市、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等通用机场)产业布局,以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等企业为骨干,高质量建设漳河新区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荆门航空产业园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打造包括整机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地面设备制造以及通用飞机服务业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大力开展通航制造产业招商引资,引进通航制造规上企业5家以上。到2025年,全市通用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以集成化、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将高端装备制造与传统制造改造提升相结合,着力打造装备制造(轻工机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制造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设备(纸制品等轻工包装机械等)、关键零部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以及伺服控制机构等)、激光设备等产业。支持京山轻机打造具有、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包装设备生产基地。依托京山农业装备产业园,健全农业装备产业链。支持沙洋发展港口重型机械、智能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到2025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六)绿色食品产业链。大力实施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五个一工程,重点打造优质粮油、畜禽水产、健康营养食品精细加工全产业链,打响以中国农谷长寿荆门为内涵的荆品名门区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
第 4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