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趣的计算小故事
神木一小 毛增芳
不知不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七年,回顾从教经历,不免有些感慨,虽然我自己平时在教学方面很谨慎,但因为工作方法和能力有限,不免出现一些纰漏,比如,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对细节的处理,总会有瑕疵,大大小小考试中,学生的成绩总觉得有点遗憾,自己的工作,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反思,再改进再反思,还是觉得不满意。
记得那一年,我带的是三年级,一道口算题的测试竟然让我哑然了,题目是这样的:46+137+64+73=?,学生很快作出了反应,“加括号用简算”,(46+64)+(137+73)=?,答案很快有了,“100+200=300”,我的疑惑和停顿并未引起学生的反应,五、四、三、二......,极为细心的刘轩成和另外几位同学同时看出了问题所在,“36+74=110而不是100”,说这个答案的学生恍然大悟,为自己所犯错误发出了啧啧声。是啊,学生并非不会做这道题,而是想凑整百去完成。这道题的错误和智力无关,学生缺少的是对数学情感的投入。数学这门学科,并非只是枯燥的数字对话,它在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捉弄你,可以与你做朋友,还可以帮助你改正正错误,只要你具备学习数学的某种兴趣就可以了。随后,我又出一题,“43+57-55+45”,“0”一些思维快的学生抢先说出结果,而一些心思细腻的学生则多了一个心眼,当别的同学得出0的同时,他们也有了答案,“不是0,而是90”,这道题中,情商战胜了智商。
通过两道题的训练,我与学生做了一次谈话,“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粗心”!其实,粗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根源是学习状态不佳,知识掌握不扎实,情商指数不够高的表现,从知识理性角度考虑,他可能是理解了,但从知识的感性角度看,他对学知识还不够投入,换句话,对面来了一个人,你只是认识而不了解他,这样就可能造成交流不畅通,难免有疏漏。我告诉学生,粗心并非可以掩盖你所犯错误,你为什么不能对知识细心一些呢,你去了解它,懂它,细心呵护它,在它出现“错误”时你可以看到它。有时候你投入进去的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还需要感知它,对它产生兴趣,与它为友。
其实,任何一门学问都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去学习,有时候,智力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