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人防药物外渗安全
----盛玉
1 、评估新人院病人是否存在导致药物外渗的
内外在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
生理性血管因素(小儿)
病理性血管因素(化疗、水肿)
药物因素:药物浓度过高
(2)外在危险因素
药物外渗的观察不到位、技术因素、病人因素
2、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防止其发生药物外渗。
⑴ 合理选择血管
⑵ 提高专业技术
⑶ 加强责任心
⑷ 合理使用药物
⑸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3、当病人发生药物外渗后,先评估外渗情况,然后采取措施。对于一般液体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A、若外渗的为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可以用冷敷。
B、输入的药液若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硫酸镁持续湿敷。
C、对于腐蚀性较强的药物引起的药物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1、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皮下渗液
2、局部注射无菌的生理盐水以稀释药物,减轻损伤
3、立即进行局部封闭,局部使用解毒剂
4、在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冷敷
5、涂抹药物,中药湿敷
6、清创处理,请理疗科会诊
7、抬高患肢,功能锻炼
几种药液外渗的治疗方法介绍
1、局部冷敷
2、50%硫酸镁湿热敷
3、马铃薯外敷
4、喜辽妥
1、局部冷敷
可以减少局部充血渗出,降低细菌活力和细胞代谢,从而制止炎症的扩散,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抑制组织等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水肿。
2、50%硫酸镁湿热敷
将50%硫酸镁10ml加热至50℃,浸湿纱布,均匀外敷在肿胀的皮肤表面,纱布温度下降后可再次加热湿敷,直到纱布完全冷却,每2h重复一次。
通过镁离子扩张小血管平滑肌而改善微循环。 因其高渗作用能促进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