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出师表教案1.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师表教案1.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7/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师表教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郯城三中集体备课课题: 出师表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周传芳课型新授验收结果: 合格/ 需完善时间 2013 年 11月 19 日分管领导课时 1第 11周第2 课时总第 38 课时教学目标: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 .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 .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 1 .重点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课前预习: 见学案课堂互动: 1、提问: 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 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2、提问:第1 段分析天下大势,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3、提问:第1 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则治臣之罪, 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 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 4、提问: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1 )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2)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3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5 、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1 )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 3 )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6 、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 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 佞, 以修明政治, 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则治臣之罪, 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 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7. 提问: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随堂反馈: 1 .提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