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认识三角形
南通市新桥小学 任艳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4页《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形成过程,发展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直尺,3根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点子图(每小组一份)
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纸,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小棒(每小组一份,装在信封袋里),实验记录单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如下图)师:老师每天上班都要从学校先经过加油站,再从加油站到学校,有没有更近一点的路呢?(从家直接去学校)
2、师:为什么从家直接去学校这条路最近呢?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地点和路线看成什么图形呢?
3、谈话:三角形是我们过去认识的图形,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同学要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来探索发现。(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感知三角形
1、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
2、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出了许多三角形,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个三角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摆,铁丝围,用纸折,用三角板画……)用小棒摆三角形。提醒:如果老师这样摆行吗?(把小棒事先贴在白纸上)
对!既然要围一个三角形,我们就要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这根小棒的头和与它相邻的小棒的尾连起来,就是说每相邻两根小棒都要做到首尾相连。
4、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5、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6、师:我们已经做了三角形,又画了三角形,你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课本第22页下面的图。
学生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板书)
7、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8、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1、谈话:刚才我们用小棒摆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能把他们围成三角形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
小组活动要求:
a、从四根中任意选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b、记录所选三根小棒的长度,看一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
c、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和报告实验结果,说说选的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3、说说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长度)课件演示不能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