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品赏古诗文倍增爱国心.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赏古诗文倍增爱国心.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21/11/3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赏古诗文倍增爱国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赏古诗文 倍增爱国心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葛春红
初中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学****古诗文时穿越时空,去触摸、感受灿烂古文化,提升爱国情操。笔者利用初中古诗文的教学渠道,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以历史为借鉴,激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并弘扬了爱国主义传统。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来源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具有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无穷力量。诸如反映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陈涉世家》,通过历史画面的生动展示,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的坚强斗争意志和卓越的组织才华,有力的揭示“人民创造历史” 的真谛;诸葛亮的《出师表》,描述了作者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品中向蜀汉后主刘禅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和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良策,至今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范冲淹的《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抒发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王昌龄的《出塞》、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奔放豪迈,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我在执教此类这类古诗文时,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去感悟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魄,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二、细品经典篇章,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忧患意识
目前使用的初中教材中文言文的不少篇章,洋溢着古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这是伟大人格凝聚的结晶,作为当代中学生务必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文言文蕴含的丰富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诸如《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甚至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换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描写的民众视死如归形象充分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类似作品中的佳句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最佳的精神食粮。
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之时,必须避免陷入以下误区:
首先,不能忽视文本,只讲“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新课标不仅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加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有些教师在理解上走向极端,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直接走向只讲人文,不讲文本,导致教师越俎代庖地进行传统美德说教,文言文课堂变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了。
其次,不能不顾黑白,只求“全盘接受”。我国古诗文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但也包含着文化的糟粕。譬如,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不仅宣扬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流化的高尚人格精神,而且也隐含着随遇而安、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这些情感的流露,采取“扬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