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谈《乡土中国》
对《乡土中国》这本书能够说仰慕已久,首先它是费孝通先生的名作,其次在学校学习中老师也多次提到它,但是真实去读这本书仍是最近。由于这学期我修了法律社会学这一课程,学习了一些有关理论,此时读《乡土中国》更有一番风味。
书中共有有十四篇文章,大概来说第一篇算是背景,介绍的是中国的乡土本色,也就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第二三篇主要介绍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第四到七主要介绍差
序格局关于私人道德, 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 第八到十一主要介绍乡土中的政治运作;最后三篇大概介绍是农村变迁。虽说该书仅五万字左右,实为薄书,但是书中内容甚多,
又是作者所提炼的精华,我无力站在全书的角度来做评论,仅就自己感想较深的方面议论一二。
乡土中国的特性是什么?费先生在第一篇就指出: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自然土气不是贬义词,土就是泥土,靠种地为生的乡土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很稳定的,
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 同时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 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绝,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同时村庄里面大家都特别熟悉,形成了一个熟人的社会。在没有陌
生人的社会,法律处于次要的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的是信用而不是法律。而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乡土社会的民俗不再适用,“土气”也成了骂人的话,统治社会的是法律而不再是礼俗。
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也是首次有这样的说法,即“差序格局”。何为差序格局?用原话说就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到水面上所荡起的一圈圈推出去水纹。”最中心的一点是自己,其余就是按远近程度来划分。书中关于中国人的私,没有公德心的论调好多,作者用较长的篇幅去比较我们中国的“差序格局”和西方“团体格局”的不同,在作者看来,我们之所以和西方不同样,就在于群己,人我划分的基础不同样。西方人是什么样子呢?是团体。团体内外的人很清楚,他就从最基本的家庭这个观点剖析
的。在中国就不同样。他的伸缩性特别大,你得势的时候能够宾客三千,亲戚多的是,如果你不得势,很可能没有一个人认识你,落的门庭冷落,宾客毫无了。我们的社会网络是以自己为中心,结果就造成了没有一个人和你的网络同样的,如此一来我们和西方的不同便十分的明显了,西方要的是权利,而我们攀得是交情,我们讲究是等差、层次感;西方是讲团体,有一个团体的观点,团体同时不能扼杀个人的利益,只能是契约同等,而我们却是自我主义,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
乡土中国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传统就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乡土中国的“礼”靠社会传统来维系和传承,礼法不同于法律,也不同于道德。法律依靠权力机构强加于个人,道德靠社会舆论维持,按照费孝通先生的意思,做事符合“礼”则更像“凭良心办事”的意思。“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只人口流动小,而且土地资源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经验能够是共通的,”个人尽可把先辈的经验用作己用,在这样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只管时代在变,而个人一世中所要办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