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上海六院康复科的方案
前交叉韧带 解剖特点
起 胫骨隆突 前内方
止 股骨外髁内侧面 后方
作用 对抗胫骨前移86%
关节囊及其韧带复合体
预防膝过伸和过分旋转
生物特点
两束纤维 前内支 后外支
伸膝时前内支相对松弛, 以后外支相对担心。屈膝90度时两束交合在一起。靠近屈膝90度时, 前内支越来越担心, 以后外支逐步松弛。
在伸膝过程中一直有一定百分比 韧带纤维束保持担心阻挡韧带前移。
血液供给
膝中动脉 供给韧带骨附着处
髌下脂肪垫 膝外和膝下动脉
关节滑液提供 营养
神经支配
关键由胫神经 一部分降末支支配。
本体感觉 感受器 1-2% 股骨和胫骨韧带附着
韧带长度和张力 感受器
中枢 关节位置运动、组织形变 信息
反射性神经肌肉反馈机制
脊髓反射、认知计划、脑干平衡
对运动进行快速调整
来正确判定肢体 空间位置
保持合适 肌肉张力
协调拮抗肌和协同肌 舒缩, 使运动对环境 改变产生合适 反应。
替换材料
移植 替换材料
自体韧带 带骨髌韧带、半腱肌半膜肌
异体韧带 跟腱、髌韧带
假体材料 人工韧带、韧带增强装置
在血管化和塑形期中起保护作用
强度: 带骨髌韧带强度高于前交叉韧带,
单股半腱肌肌腱只有前交叉韧带 75%,
四股半腱肌肌腱弹性模量与前交叉韧带相同强度为前交叉韧带 250%-300%。
固定
移植物与骨组织 愈合有两种基础形式
一个是软组织和骨 愈合
一个是骨与骨 愈合
在移植物与骨组织 愈合前其强度关键与固定相关, 固定 牢靠程度与不一样 固定方法、移植物 质量、在骨隧道中 挤压力、螺丝钉和骨组织 接触面积以及外力 方向相关。
骨-髌韧带-骨 采取界面螺钉进行固定
四股半腱肌肌腱 缝线钢板进行固定
效果相同
移植韧带
移植物 韧带化(ligmentization)
炎症反应、血运重建、纤维化、重塑
强度改变:
强 弱 逐步增强
术后康复活动即使有利于重建韧带 重塑, 不过移植物受到 应力一旦超出其当初能承受应力 极限, 就有可能发生断裂或松弛。
功效训练 计划和进展速度
手术方法、移植物 强度、固定可靠度
对于创伤小、移植物强壮 重建术后 运动和载重进程能够加紧。
早期运动
使愈合 韧带 疤痕较强壮、排列很好,
可能牵张和伤害修补 组织。
保护愈合 组织----以固定或限制活动
避免孪缩或萎缩----有控制 活动
康复进程
三个阶段
最大保护期 术后0-6周 关键是重获关节活动度, 肌肉收缩练习与早期负重
中度保护期 术后6-12周 以提升肌力, 恢复日常生活为关键
恢复期 术后12-20周 逐步恢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