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罐子》说课稿
应晓宁
设计思路:
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可在孩子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放入瓶中的各种大小不同的东西与瓶壁碰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一现象很感兴趣。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辨别不同的东西在同一容器内会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一现象,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我们设计了《会唱歌的罐子》这一活动。
小班孩子的科学活动就是从观察生活的点滴开始,因为他们的思维都具有直观形象性,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去挖掘大自然、大社会中蕴涵着的丰富教育资源,并指导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比较、认知、创造,这就是最好的素材。由此也就生成了本次科学活动的设计理念,让原本枯燥的科学活动“活”起来就是我们设计的本意。
《指南》告诉我们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本次活动所选的教材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活动中,通过听一听、摇一摇,猜一猜、试一试等手段,带幼儿进入奇妙的罐子世界。例如:幼儿在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罐子时,他们会发现大米发出的声音很轻,沙沙沙像小雨,弹珠发出来的声音最响,咚咚咚像打鼓等等。操作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充分比较,引导幼儿发现罐子的秘密,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和创造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在最后环节的延伸活动中我们又做了个小实验,再次抛出新的问题,让幼儿的思考:是不是装了东西的罐子都会唱歌呢?孩子们会发现其实不尽然,就这样,让孩子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引发新一轮的思考,大大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说活动特色:
选择生活化
活动内容的素材源于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空瓶罐是孩子熟悉和喜欢的玩具,以此为素材,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辨别不同的东西,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使幼儿能获得成功感。
形式游戏化
活动形式的游戏化,童趣、生动,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多渠道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形成了自发式的情感体验。从比较两个罐子宝宝的区别,找到会唱歌的宝宝,再到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罐子宝宝的秘密,再到最后的和罐子宝宝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