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doc

格式:doc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马克思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思想郭郁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年第 2期将艺术活动系统看作一种生产的“特殊形态, 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①把它与人类其他两种生产方式, 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并列, 探寻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 这是马克思对于美学、艺术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由于马克思一生中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在历史观和经济学方面, 他对物质生产系统的各个方面论述极为详尽, 有一个完备、严密而科学的体系形态, 而在论述艺术问题时尽管我们认为他也是有体系的,指出过他有一个完整的文艺主体观系统, ②但他的论述对象重点始终在创作主体方面, 对艺术系统的其他方面, 如艺术接受系统及其内部关系就缺乏明确系统的论述。因此对艺术系统内部关系的问题如艺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历来就存在着一些分歧、疑义。有些研究者甚至简单地把马克思关于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的原理移加到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当中, 从而导致了一些不符合艺术本质、规律和特征, 不符合马克思美学、艺术基本精神的观点。③有鉴于此, 本文试图借助马克思给我们提供的方法、视角, 从艺术的实际出发, 根据马克思美学、文艺学基本精神,探寻马克思关于艺术消费与生产关系的基本思想。一、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的非同一性马克思在《 1857 — 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曾经论述了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同一性:“生产直接是消费, 消费直接是生产。”④许多美学、艺术研究者据此断定艺术的生产和消费也是同一的。其实, 马克思在《手稿》中主要是研究物质生产及消费问题的。这个论断是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 流通)》一节中提出的, 而在这一节的开头, 开宗明义, 他明确地提出: “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尽管在本源的意义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但是在研究工作中绝不能将物质生产和消费者的一般原理作为现成的公式、结论, 简单地过继给艺术生产和消费。而必须根据艺术生产和消费的特殊性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的理论概括。众所周知,艺术活动(包括生产和消费)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它的生产、过程、结果都有着与人类其他一切活动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同时, 作为精神活动, 它又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制约。因此, 考察艺术活动就既要从纵向历时的角度探究其恒定的本质规定,又要从横向共时的角度探究其受制约的变易的特性。在这种纵横交叉的坐标中,我们就会发现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比之物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要复杂得多。从现象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中既定的现实存在来看, 由于阶级的出现, 社会分工的结果, 使用权得一部分人成为精神的贵族, 文化的占有者; 而另一部分人( 这部分人多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创造者与占有者分离) 却成为精神文化的乞丐。一些人成为艺术家, 生产艺术品; 而绝大部分人的这一部分本质力量被阉。成为艺术产品的消费者。这两部分人都不是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并不具有人的全面的本质历量——自由自觉。“由于分工,艺术天才完全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因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对立, 方始导致了生产对于消费的创造, 生产者对于消费者的创造。所以马克思才在论述异化/ 私有制等问题提出:“对于不辩音律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也毫无意义,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刘丕坤译,第 74页。参拙文《浅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创作主体观》《人文杂志》 1989 年第 3期。参见[英]戴维·莱恩《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王向峰《艺术欣赏的审美特性——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侧面》,载《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理论研究》,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 85页。音乐对它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如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显然是在承认分工/ 私有制异化合理性前提下来谈这一切的。只是由于社会分工/ 阶级对立/ 劳动异化从而人的本质的异化,才使得人的本质力量一部分丧失,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去追- ——修/ 教育等等。马克思说:“对象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是必须用一定的而又是由生产本身所媒介的方式来消费的。饥饿, 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 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因此, 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立足于历史,从既定的现实存在看,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同样适合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的确具有自身的特点/ 规律,懂不懂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就会形成对艺术作品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