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ww感染量或组织细胞感染量ID或实用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418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ww感染量或组织细胞感染量ID或实用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2/1 文件大小:4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ww感染量或组织细胞感染量ID或实用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增殖方式
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复制。因病毒不具有能独立进行代谢的酶系统,因此在细胞外是处于无活性或静止状态。只有进入(jìnrù)活的易感宿主细胞,由宿主细胞供给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原料,如低分子量前体成分、能量、必要的酶和细胞器等,病毒才能增殖
第1页/共55页
第一页,共56页。
(二) 病毒复制周期

1 吸附与穿入 病毒的增殖首先吸附在宿主细胞后方可穿入
(1)吸附有两种:①病毒与细胞的静电结合 病毒和细胞在生理pH条件下均带阴电荷,因而可互相排斥,除随机的碰撞外,一般较少相互吸引。如有阳离子存在,则可促进结合。但这种结合是非特异(tèyì)的和可逆的;②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结构成分的特异(tèyì)结合,这是真正的结合
第2页/共55页
第二页,共56页。
(2)病毒的穿入
病毒可通过数种方式穿入细胞膜 ,即吞饮、融合(rónghé)和转位:①吞饮 即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内凹入细胞,细胞膜内陷形式类似吞噬泡,病毒原封不动地进入细胞浆内。无包膜的病毒多以吞饮形式进入易感动物细胞内;②融合(rónghé) 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rónghé),而将病毒的核衣壳释放至细胞浆内
病毒体吸附细胞的过程可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
第3页/共55页
第三页,共56页。
2 脱壳
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多数病毒穿入细胞之后,随即由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使衣壳蛋白质水解,露出病毒核酸。但痘病毒特殊(tèshū),分为两步脱壳。先由溶酶体酶作用脱去外壳蛋白质,病毒核心(含有内层衣壳和核酸)释放于细胞浆中,然后再经病毒编码产生一种脱壳酶,脱去内层衣壳方能释放出核酸
第4页/共55页
第四页,共56页。
3 生物合成

病毒脱壳之后,接着就进入病毒复制的生物合成阶段,即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生物合成阶段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在细胞内找不到病毒颗粒,故称其为隐蔽期。各病毒的隐蔽期长短不一,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是3-4h,正粘病毒7-8h,副粘病毒11-12h,腺病毒16-17h。
隐蔽期实则是在病毒基因控制下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阶段。病毒核酸复制部位因核酸类型(lèixíng)不同而异。DNA病毒除痘病毒外,都在细胞核内复制;RNA病毒除正粘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外,其余都在细胞浆内复制 
第5页/共55页
第五页,共56页。
由于病毒核酸(hé suān)类型不同,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基本归为6类,DNA病毒包括双链DNA病毒和单链DNA病毒;RNA病毒包括单正链RNA 病毒、单负链RNA 病毒、双链R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
第6页/共55页
第六页,共56页。
(1) 双链DNA病毒

首先利用宿主核内的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转录早期mRNA,再于胞浆内的核糖体转译成早期蛋白。早期蛋白主要包括依赖DNA的DNA多聚酶及脱氧胸腺嘧啶激酶,以利用其合成子代DNA分子(fēnzǐ)。再以子代DNA分子(fēnzǐ)为模板转录多聚成大量晚期mRNA,继而在胞浆核糖体上转译出病毒结构蛋白,主要为衣壳蛋白
第7页/共55页
第七页,共56页。
双链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形式。即亲代DNA的双链在解链酶作用(zuòyòng)下,解开成为正、负两个DNA单链。再分别以这两条单链为模板,在DNA酶的作用(zuòyòng)下,按照核苷酸碱基配对的规律,分别合成互补的DNA (负链或者正链),为新合成的双链DNA,即为子代DNA。通过此复制过程,生成大量与亲代结构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第8页/共55页
第八页,共56页。
(2)单链DNA病毒 是以亲代DNA作模板,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产生互补链,并与亲代DNA链形成±dsDNA,作为复制中间型 ,即DNA RI。然后再以半保留(bǎoliú)形式进行复制 
第9页/共55页
第九页,共56页。
(3)正单链RNA病毒 由于该病毒RNA具有mRNA功能,其RNA可直接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转译早期蛋白-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转录出与亲代正链RNA互补(hù bǔ)的负链 , 以此为模板复制出子代RNA
第10页/共55页
第十页,共56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