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
LT
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世。(板书: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现在再请大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由幸福? 
  (学生回答应当没有困难了。可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五、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②老师略作介绍: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像。) 
   六、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以下要点供老师在学生不能回答时启发用)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像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