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中国医学史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al history 定义:研究中国医
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中医学科。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中国医学是西方医学系统之外,另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中国学界对中国医学
史的关注,始自二十世纪初,然早期出版之著述,均限西方医学史范畴,且系从外文翻译而来。
中国人研究中国医学史之先驱,首推陈邦贤(1889,1976)。中国医学史是中华文明大河中之一支
流,以其旺盛生命力自立于古今学科之林,传承不辍,生生不息。学者之总结,代不乏人,如汉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甘伯宗《名医传》、宋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李濂《医史》、
清王宏翰《古今医史》、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等。
简介
古代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清代前中期
近代时期综述
古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
药性、药效研究的进展
近代制药学的发展 药用植物、图鉴及其它 现代时期
中国医学史年表公元前 1-499年
500-999年
1000-1300年
1301-1699年
1700-1899年
1900-1948年
1949-1984年
简介
古代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清代前中期
近代时期 综述
古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
药性、药效研究的进展
近代制药学的发展
药用植物、图鉴及其它
现代时期
中国医学史年表 公元前
1-499年
500-999年
1000-1300年
1301-1699年
1700-1899年
1900-1948年
1949-1984年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医学史在中》中有“扁鹊仓公列传”,是中载。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史专著。其后,有宋代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的《医史》,清代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及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但是由 中国医学史
于缺乏正确方法论指导,这些医学史著作只为后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真实史料,却很少有历史经验、客观发展规律性的论证。因此,中国医学史在清以前还很难构成一门学科。 共和国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中国医学史研究,先后成立专业研究机构进行专门研究。1951年,中国第一个医史研究室设立在北京,于1955年并入中医研究院,1982年升格建为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50多年以来,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特
别是近几年来, 中国的专业医史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的队伍逐步扩大,加上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
合,中已有明显的提高。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中
医药学文献。据国内115个图书馆统计,中国现存古代医籍13000余种,有3100多个版本。北京
作为首都,拥有丰富的医史资料和医史专家,在医史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编辑本段古代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发祥地之一,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人类已有300万年
的历史。 一、植物药的发现和使用 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淮
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
十毒”。皇甫谧《帝王世纪》:“伏义氏„„选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所以六气六腑六脏,五行阴阳,水火升降得以有象,万物之理,得以类推,炎黄因斯乃尝
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又说:“(黄)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
之书咸出焉”“炎黄因斯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从而对炎帝神农 中国医学史
氏在药物的原始发现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这一论点为学界的普遍观点,例如:
《世本》有“神农和药济人”;《通鉴外记》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
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晋?干宝《搜神记》有:“神农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史记补三皇本纪》也有“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
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二、动物药的发现和使用 动物药的发现和人类的狩猎和畜牧活
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未发明用火之前,只能生啖其肉,渴饮其血;随着用火特别是人工取火的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