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一、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 任何可能影响病人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原因和事件。
Date
2
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死亡, 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效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病人机体与功效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即使发生了错误事实, 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效造成任何损害, 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因为立刻发觉错误, 但未形成事实。
Date
3
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级划分
依据: 事件对患者影响程度决定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Ⅱ级事件(不良事件)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Date
4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标准: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汇报范围, 汇报标准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时间汇报暂行要求》实施。
(二)Ⅲ、Ⅳ级事件汇报含有自愿性、非处罚性标准进行上报和处理。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权利, 提供信息汇报是汇报人(部门)自愿行为。
2、保密性: 该制度对汇报人以及汇报中包含其她人和部门信息完全保密。用于医院和科室质量连续改善。
3、非处罚性: 汇报内容不作为对汇报人或她人违章处罚依据, 也不作为对所包含人员和部门处罚依据。
4、公开性: 公开内容仅限于事例本身信息, 不包含汇报人和被汇报人个人信息。
Date
5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
(一)发生或者发觉已造成或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 医务人员除了立刻采取有效方法, 预防损害扩大外, 应立刻向所在科室责任人汇报, 科室责任人应立刻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汇报。
(二)Ⅰ、Ⅱ级事件汇报步骤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觉Ⅰ、Ⅱ级事件时, 应在24h内在医院信息系统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表》并打印, 上报人员签字后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三)Ⅲ、Ⅳ级事件汇报步骤
汇报人在3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表》, 内在医院信息系统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表》并打印, 上报人员签字后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Date
6
Date
7
五、职责
(二)医务科:
1、指派专员负责搜集相关诊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表》, 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相关诊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进行了解和沟通, 作出初步分析, 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 提出改善提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个月或数月发生一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 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善提议, 必需时上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通知识培训。
Date
8
五、职责
(三)护理部:
1、指派专员负责搜集相关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报表》, 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每季度将统计、分析结果汇总, 由客主人签字后上报医务科。
2、对全院上报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进行了解和沟通, 作出初步分析, 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 提出改善提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通知识培训。
Date
9
六、奖励机制
、IV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给予毎例80元奖励, 不主动上报毎例给予160元处罚。
、II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汇报或迟报、瞒报个人, 给予毎例360元处罚。
Dat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