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1/12/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孤独、自闭
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依赖,他们时刻需要父母的呵爱、关心和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的对象。父母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留守儿童由其父母以外的别的亲人代为照养,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照养往往只限于饮食起居,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则很少。即便有,也由于年龄、精力、耐心等因素的限制远远没有那种带着与生俱来的父(母)子之情交流地深入、顺畅。
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有80%左右由其祖辈照养。祖辈们由于精力和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得很少,即便有所交流也会由于“代沟”等方面的原因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而其他的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是忙于生活或缺少责任心而很少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由于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交流较少,偶有交流时也很少耐心细致的深入儿童的内心,所以很多的留守儿童就会觉得有苦无处诉,有喜没人享,有话没人说,在内心深处感到越来越孤独,逐渐的产生自闭的症状。
(二)冷漠、自私
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与子女独处,偶有回家也多忙于别的事情。联系留守儿童父(母)子之间的纽带常常是两台冰冷的电话。可令人遗憾的是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通话内容常常是询问孩子的学****情况,或者是在临时监护人
“告状”后对孩子进行“遥控”批评。电话的内容离不开说教和训斥。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可能怀揣着让孩子过得更美好愿望外出务工,可由于缺少亲子间的沟通,大多数留守儿童并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觉得父母为了金钱而舍弃了亲子交往,父母既不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不顾及他们的内心感受。在他们的心中,父母对他们是如此的冷漠,如此的缺乏亲情。他们常常会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关心自己,还会有人真正的关心自己吗?一个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的人当然也会很少给予别人关心。就这样,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逐渐被父母的冷漠浸染,逐渐变得冷漠自私。我教过的留守儿童中有一个叫小强(化名)的,有一次做课堂作业时他的同桌忘了带铅笔,急得差点哭起来,他也没主动地把多余的铅笔借给同桌。附近的同学都只带了一支铅笔,我就走过去让小强把铅笔借给同学,他也借了。可课后他的同桌告诉我小强向他索要两毛钱作为回报。
(三)任性、放纵
留守儿童很多时候由祖辈们照养。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下,留守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那受封建多子多福影响深重的他们祖辈们的眼中,这唯一的子孙是他们家族香火延续的希望,再加上素有“隔代亲”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对这些留守的子孙真是
“百依百顺”,孙辈的要求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原则的满足。现实中,护短的祖辈也比比皆是。有的祖辈们发现自己的孙辈在学校受到委屈,不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跑到学校找老师告状;有的祖辈发现自己的孙辈犯了错误也不加约束,还有的祖辈甚至帮着孙辈找理由不做作业……他们对孩子娇惯溺爱,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在祖辈的溺爱下,这些留守的子孙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纵。在家里任性、放纵惯了的留守儿童,到了学校和社会上当然也很难改过来。小宇是我校的一名留守儿童,经常欺负小同学,顶撞老师,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对同学拳脚相加。有一次差点用红领巾把同班的一个同学勒死。老师批评他还不理睬,只好让其带家长。谁知他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只好把爷爷奶奶带来。爷爷奶奶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批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