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同名17812).doc

格式:doc   大小:2,564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同名17812).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2 文件大小:2.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同名1781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必记经典语录(同名17812)
LT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用药古人名言
,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清?汪昂《医方集解》--------
,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清?王旭高《医学当言》-------
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
外湿表散,内湿宜淡渗。
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荣则不痛,不荣也痛。
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治哮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凉药,必带表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经》曰:溲而便脓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平治权衡,察脉之浮沉;
去菀陈座者,疏涤肠胃也;开鬼门、洁净府者,发汗、利小便也。
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痿)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
《医法圆通》:治癫贵于养心,兼于行痰;治狂务于祛邪,灭火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