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2015.docx

格式:docx   大小:2,442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2015.docx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2 文件大小:2.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2015.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2015
LT
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
  HHOW根据对中国近千名养生旅游者的调查研究,发布《中国养生旅游白皮书》,作为中国养生旅游行业的权威指导报告。
PART 1. 养生旅游的定义
1. 背景
  随着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对生活品质投入更多的关注。近年来环境污染、老龄化、亚健康等问题的加剧,更迫使消费者寻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营养补给、减重、水疗、健身、身心活动、美容等活动来保持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将旅游当成是一次减压或重返年轻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在旅行的时候能够保持健康的****惯,甚至特意选择一些保持或是改善个人健康和养生的旅游设施。这一现象正在带动养生旅游的发展。
  2. 什么是“养生”
  我们常常听到 “医疗旅游”和“养生旅游”等不同的概念。他们有区别吗?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养生”:养生是身体、精神和社交方面呈完全良好的状态。这不仅是远离疾病或者长寿的意思,而更多地则是强调对疾病的前瞻性防护和对健康、良好生活品质的提高。
  和“医疗”相比,“养生”更多的体现出长期、主动、积极的生活状态,是从不健康或亚健康到最佳健康状态的持续过程。而“医疗”则更加偏重于短期的治疗和康复。
  “养生”消费者的主动性、长期性,和“医疗”消费者的被动型、短期性,也形成了“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的差异。
  很多情况下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被替换使用,但其实医疗旅游和养生旅游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活动,客源也有很大的区别:养生旅游客源中大多数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寻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最佳健康状态;而医疗旅游客源中大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并寻求治疗。
  但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甚至在某些项目和疗法上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一方面传统医学开始接受预防性疗法和替代疗法;另一方面养生的很多方式也必须依靠医疗设备和方式进行。因此很多项目,比如温泉浴、DNA测试、中医草药等,既可以是预防性的,也可以是治疗性的。
养生旅游远远超过医疗旅游的范畴
 
  PART 2. 中国养生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 中国养生发展历史
  “养生”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再熟悉不过。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共同奠定了世界养生体系的基础。
  中医认为: 养生即养护生命,即尊重生命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方法、方式进行养护身体、颐养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驻颜有术等,进而达到身、心、灵全方位健康的过程。这是国际上最早提出的身心灵全方位养生的概念。我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养生文化便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特点,比如《周易》的阴阳学说,《洪范》的五行学说,《庄子》的精气学说等等。
  和西医的侵入性治疗不同,中医更加强调整体性和预防性,也更符合国际通用的“养生”的概念。直到今天,中药材以及针灸、中草药、气功、太极拳等理疗手法仍在普遍使用,并逐渐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甚至西医也开始逐渐接受和采纳。
  2. 中国养生旅游发展历史
  中国古人早就有到避暑胜地或温泉地区疗养度假的****惯。避暑养生之旅最盛行的唐代,除了宫廷专属的避暑山庄,许多达官显贵们也建立了自己的私家避暑之地,在唐都长安,甚至还出现过一种避暑会,为富家子弟避暑消夏的临时组织;而温泉养生之旅早在秦汉时便极为普遍,当时的温泉旅游地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如河南汝州温泉:“泉上华宇连荫,茨甍交拒,方池石沼,错落其间。”安徽和州(今和县)香淋泉在宋代就开始营建,“宋元祐年间,知州王大过甃汤池,建龙祠,又为浴院”,后香淋泉经过多次修建,成为当时众多游人游观养生之地
;除此之外,我国古人还有很多祈福还愿、修心养性的养生旅游活动。
  我国现代养生旅游则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沿用了古时养生旅游的方式,融入了现代人的基本养生诉求。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养生旅游项目包括森林浴、雾浴、日光浴、温泉浴、食疗、民俗养生等,人们在养生旅游中的诉求也比较宽泛,既包括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康复理疗、修复保健,也包括观光、修身养性、生活方式体验以及养生文化体验,另外,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很多以灵修、禅修活动为特色的旅游形式也在不断兴起。
中国21世纪养生旅游发展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