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外美术史简答、论述题
LT
简述题
中国部分
1、简述原始彩陶的形象特征,装饰特点
仰韶文化:
A半坡彩陶
圆底和平底为主,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红底黑彩,纹样朴素,多是抽象几何纹样和较复杂的动物图形,尤以鱼纹著称
B庙底沟彩陶
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有沿边
多弧线组成的花瓣式连续图案
C马厂彩陶
大圆圈纹,卷曲纹,勾连纹,蛙形纹
四大圆圈式构图,极少锯齿纹,单色条纹多
马家窑文化:
A马家窑彩陶
花纹繁密,以黑彩绘于橙黄器表之上,多漩涡图案,以等粗的圆曲线条反复盘绕,均匀对称
波状纹,漩涡纹,弦纹
B半山彩陶
小口,宽肩,大腹,双耳
稳重大方
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纹和漩涡纹,几何纹,螺旋纹,波状纹,折线纹,网格纹
3、谈谈原始雕塑的形象特征
我国原始时代雕塑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单独的圆雕作品,一类是器物的附饰。以表现动物和人物为主,以随意捏塑的作品居多,手法粗简,造型幼稚。审美与功用合一。
风格:造型写实
体现观念:生殖崇拜,祈求丰收,母系氏族权威象征,巫术崇拜
玉雕主要是审美功用。
4、青铜艺术的造型和艺术特征
夏代:早期
无花纹,拙朴
商代:鼎盛(第一高峰)
二里冈:
薄胎,少纹饰,深腹,空足,上粗下细
数量大增,种类复杂,单类器型丰富多姿,造型凝重结实,纹饰繁缛
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凤鸟纹,乳钉纹
殷墟:
大型化,厚重化倾向
西周:变革
酒器减少,石器礼器增多,铭文加长,宗教性的神秘气息减弱,纹饰与造型也渐趋粗率简朴
环带纹,重环纹,鳞纹,窃曲纹,鸟纹
纹饰不再给人神秘恐怖,而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装饰性强
春秋:再生
出现了清新流畅,纤巧华丽的新风格,铸造上向玲珑剔透发展
战国:世俗(第二高峰)
精致灵巧,造型随意多样
使用错金银,镂刻,鎏金等装饰技术
纹饰大量描绘人物活动,现实生活场景
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
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但是的杰出作品有:秦兵马俑,马踏飞燕,汉瓦当,石虎,马踏匈奴
黄公望:曾得赵孟頫指点,取法荆浩,董源,以水墨或浅绛法画家乡山水,画风平淡自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卷》《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
吴镇: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题材,常题诗其上,画作景象空旷萧索,代表作《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
倪瓒:山水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色彩,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代表作《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容膝斋图》
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开创“蜜体”,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神秀,有画人物,代表作《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山高隐》
他们的作品体现出萧条淡泊,荒僻静寂,远离人间烟火的气息,在艺术上追求个人性灵的抒发,写胸中意气,反对形似,提倡“墨戏”,以自娱为主,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使中国山水画到这时,彻底抛弃了匠气的唐宋彩画传统,走向空灵超脱,注重意趣的方向。
9、名词解释:扬州八怪
进入18世纪后,大批画家涌入扬州,其中一些能适应社会需要,重视生活感受,使用阔笔写意方法抒发性灵,在花鸟方面有特殊成就。因为这些人画风与传统的正统面貌迥然不同,被人们成为“扬州八怪”。其实,“八怪”并不止于八个画家,所以也称为“扬州画派”。
论述题:
1、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