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 题目来源: 实际工程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课程设计, 此次设计的意义重大, 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决定了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物的设计,施工, 管理等各个环节。毕业设计的实质目的就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的过程, 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屋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自己的课题出发, 学会应用知识于现代建筑的具体实践之中,从设计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获取间接经验。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大批人员涌入城市, 随之而来的住宅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住宅已经成为全中国最热点的话题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与全社会人民息息相关的产品,如何设计使其更经济,更安全,更舒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土地资源的紧缺, 使低层住宅在城市里销声匿迹。对于多层住宅, 传统的砌体结构由于承重墙体自身巨大的自重,以及粘土砖的禁用,渐渐淡出舞台。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多层住宅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 应用很多, 对其受力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然而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汶川地震后,结构的抗震能力被大大重视。对于框架结构而言,抗震构造措施尤其重要,在这方面的优化, 也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抗震设计需遵循“三水准, 两阶段”设计方法: 1. ,做好“强柱弱梁”的设计由于框架受轴向压力的作用, 其延性通常比梁的延性小, 一旦框架柱限于框架梁出现塑性铰,就会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甚至形成同层各柱上下端同时出现塑性铰的“柱较结构”,从而危及结构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 2. ,做好“强剪弱弯”的设计为防止梁端, 柱端在弯曲屈服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 在设计中要求做到“强剪弱弯”,即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构件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里。 3 ,做好“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还要对节点进行抗震构造设计,要求框架节点核心区不先于梁柱破坏。综上, 本次设计中, 除了在设计前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 更深刻的了解框架结构的有关知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在设计中,通过熟练操作建筑学基本软件,掌握将来从事本行业的实践能力,并通过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的方式,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次课题是步入社会前的一次演习,是为以后的路预先而作的一次必不可少的锻炼。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自身优点, 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到了近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我国应用混凝土的时间比较短,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预应力技术的发明使混凝土结构的跨度大大曾加,滑模施工方法的发明使高耸结构和贮仓、水池等持种结构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可以方便地整体浇注。蒸汽养护使预制构件成品出厂时间大为缩短. 在模板方面,除了目前使用的木模板、钢模板、硬塑料模板外,今后向多功能发展,在钢筋的绑扎成型方面,正在大力发展各种钢筋成型机械及绑扎机具,以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是如今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整体性比较好, 一般用于小高层建筑。在 10 层以下, 否则要加设剪力墙结构。纯框架在现代运用较广。框架结构选型结构分类: 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做法是每层的柱与其上部的梁板同时支模、绑扎钢筋,然后一次浇注混凝土。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其缺点是工作量大、工期长、需要大量的模板。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由于在焊接接头处须预埋连接件,节点构造较难处理,故此型式在框架中较少采用。不宜在地震地区应用。装配整体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节点构造简单,用钢量和焊接工作量少,吊装方便,抗震性能及整体性较好。在楼面荷载较大的工业厂房中,值得推广应用。前国内外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 国内外正在推广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构件的使用,大大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或是特殊功能的要求,新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