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矿山地质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209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矿山地质学.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12/3 文件大小:1.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矿山地质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矿山地质学复****关键点
一、名词解释
:地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间夹角 东偏角 + 西偏角 -
: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边界称为地球外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
:地球内部圈层称为内圈层。地球内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也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窄)、大陆坡(窄)、海沟和岛弧
:包含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间过渡地带。
:1909年莫霍洛维契发觉大陆地下平均33(16)km处地震波横波速度忽然增大,表明此处上下有物质改变。存在一个界面称为莫霍面
:1914,古登堡,美籍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觉地下约2885km处地震波横波波速忽然为零,表明此处上下也有显著物质改变,存在一个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度数。
:形成和改变地球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多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关键来自地球本身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包含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
:作用于地球表层、能源关键来自于地球以外称外力地质作用。包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过程。
: 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到围岩中而未抵达地表过程。
:使岩石改变其成份、结构、结构变成新岩石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固相、高温、高压
:在地表或靠近地表环境中,因为气温改变、水和氧及二氧化碳作用、生物活动等,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剥离原地过程。
:被搬运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过程-沉积作用。
: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岩石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地壳中一个或多个元素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形成自然产物,含有一定内部结构和比较固定化学成份,所以含有一定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
:组成岩石常见矿物。岩浆岩沉积岩中保留下: 石英 长石 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方解石 白云石 ;变质矿物: 石榴石 红柱石 滑石 石墨
:矿物粉末颜色。即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粉末颜色。
:矿物受外力打击时,总是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光滑平面性质。
:矿物受外力打击时,不沿固定结晶方向裂开,而在任意方向(受力地方)产生不平整面性质。
:由一个或多个结晶质或非晶质矿物组成固结矿物集合体。
:沉积岩是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岩石。
:变质岩是由沉积岩、火成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
(岩浆岩):地球深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岩石。
: 来自地下深处或上地幔高温、高压硅酸盐熔融体。800~1200℃ 。
:组成部分本身特点即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自形程度及组合关系。
:由其组成部分排列方法或充填方法所反应出来外表形态。
包含 块状结构 斑杂结构 气孔结构和杏仁结构 流纹结构 枕状结构
:侵入体深度>5KM。晶质结构,粒粗。
:侵入体深度<5KM。晶质结构,粒细。
:由岩浆喷发物形成岩石。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狭长墙状侵入体,近于直立,和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顺围岩层面方向侵入层状侵入体。
:SiO2 >65%
:SiO2 含量52%~45%
:SiO2 含量65%~52%
:是因为机械破碎岩石残余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最终形成新岩石。
:层内细微成层现象。
:保留在地层中古代生物遗体或遗址称为化石。
:在沉积岩中常见到呈团块状,椭球状或不规则形状块体,和周围沉积物成份不一样矿物质团块称结核。
: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层状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全部能够成层分布,全部是地层组成部分。
:新老两套地层相互平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