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10春季面试试题.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0春季面试试题.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0春季面试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0-4-12 上午目前教育体制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采用“教育抽水机理论”, 也就是将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从农村抽吸到城市, 将本来可能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本变成了仅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但华西村做法却恰恰相反, 他把人才从城市抽吸到华西村发展。有人说, 华西村本身就很富裕,这种情况不具有普遍借鉴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 华西村的这种做法对你的择业观有何启示? 2. 假如你到一个贫困的村寨去工作,但是村民们认为你这个小娃娃只懂得书本知识不了解农村情况, 对你不信任。面对这种情况你该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并顺利开展工作? 3. 你认为华西村的这种做法是否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4. 假如让你某乡镇的干部,到村挂职主抓经济工作,这个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才和资金缺乏,此时你会怎么发展村里的经济? 上午案例: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谈到自己 20 年前毕业的时候,刚毕业的时候找了很多的工作都没有合适的, 她就问他老爸,“你为什么就不能找你的学生问问”帮她找点关系,杨澜的爸爸就问了她几个问题:”你毕业了吗”、“你成年了没有”。在得到她的肯定回答以后, 杨澜的爸爸说:“那我已经完成对你的义务了”杨澜后来自己出去找工作,自己去努力,用年轻的资本去受挫折和失败! 1 、有人说:“有高学历不如有好父母”,请你结合杨澜的事例,谈谈你的就业观? 【参考答题思路】在目前浮躁的社会氛围当中, 很多的大学生受到了一些错误的舆论引导, 在大学生就业难这个大形势下, 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找关系。在材料当中, 杨澜的爸爸应该是属于“有关系的”一类群体, 但是最后却没有帮杨澜找关系, 而是让杨澜自己“独立”地去找到自己的工作, 其实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树立独立的意识。其实这类家长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中, 实在太少。而在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却是西方人所认同的教育理念。现在我们作为年轻一代, 从学历角度, 普遍已高于我们的父辈。但是在承担责任,抵御挫折的角度看,我们依然需要加强我们的逆商。高学历固然可以被认为是“高能力”的一种体现,却并非是全部。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则意味着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衍生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观念的正确性, 影响的将是整个人生。杨澜的成功,不是“高学历的成功”,而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带来的成功。而从杨澜的事迹, 我对就业的看法是: 现在的大学生要找工作, 受大环境影响, 必然要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有不少人埋怨社会的不公, 埋怨扩招,甚至埋怨父母“没有关系”。我认为这都是错误,与其“埋怨”, 不如退而反思,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 2、2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要求比较高,你觉得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比较看重哪些方面? 参考答题思路】我认为用人单位还是会比较看重“硬件”环节,因为很简单, “软件”部分如“人品”、“道德”、“工作积极性”、“诚信”等等, 都属于不可量化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而言,用人单位不可能在短期内“审查”得到, 而招聘往往不可能用很长的时间去“考察”一个候选人, 因为这样效率实在太低, 因此, 硬件环节应该是比较看重的, 而硬件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历”的高低。(2)“专业”是否对口。(3)“在校成绩”是否突出,是否有奖学金( 4)“学生工作经历”,组织过哪些重大的活动,担任过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岗位。( 5)“文艺、科技或体育特长或获奖经历”,很多单位会比较看重这方面,( 6)“各种资格证书(如四六级) ”,一般来说,证书最好是能和应聘单位的业务存在联系。而在软件环节,虽然“人品”、“道德”、“工作积极性”、“诚信”等不可考量, 但是有一个方面却是能考察到的, 就是“细心”这个品质, 因为“细心的品质”可以在“简历”这个角度考察到, 所以,“简历环节”,戴斌老师认为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 3 、有的同学成绩学业一般,表现也一般,但由于父母有充分的社会资源, 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有的同学学业优良, 表现也很优秀, 但没有社会资源,工作找不到或找到较差的工作。请你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参考答题思路】社会上确实存在部分人,可以依赖家庭的优势,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先权”,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 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是先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需要理会别人是否抢在“起跑线”之前, 而且埋怨、愤怒甚至是妒忌别人的“关系”, 其实都不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我会多思索,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哪些领域存在短板和劣势。另外,我“能力优秀”却找不到工作,我想也可能是我就业方向选错了, 没有选到适合我优势的岗位去应聘。对此, 需要针对自己的特点, 针对性地调整应聘的岗位。其次对于社会中的个别“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