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一个新的视角.doc

格式:doc   大小:1,84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一个新的视角.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12/4 文件大小:1.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一个新的视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一个新视角*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全球新型金融危机和中国外汇贮备问题研究”(08JZDH011)资助。
陈雨露 马勇
作者介绍:
陈雨露,男,河北藁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论文关键发表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刊物。
马 勇,男,四川绵阳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论文见于《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等刊物。
联络方法:
陈雨露:;; 邮政编码:100872
马 勇:;;邮政编码:100872
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一个新视角
摘要:对于同时处于改革和开放“两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否在金融开放进程中实现无危机稳定增加是值得关注长久战略问题。经过将金融危机置于金融自由化和国家控制力动态匹配框架下加以解读,本文认为,匹配失衡金融自由化和国家金融控制力衰微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中饰演着关键角色。在金融业加速开放过程中,为确保宏观金融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发展中国家应该从战略上保持适度国家控制力,以提升在维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方面主动性能力。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国家控制力 金融危机
JEL分类:G18,G28 中图分类号: 文件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于同时处于改革和开放双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金融自由化、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使金融业脆弱性问题愈加突出。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多年来积累金融风险尚需消化,接踵而至是不得不以开放姿态直面国际竞争;而刚刚发展起来金融市场,不管是从容量、深度或广度而言,可能全部远未达成对外开放基础要求(陈雨露&马勇, )。在这些原因综合作用下,同时处于改革和开放“两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能否抵御国际资本冲击并在开放进程中实现无危机稳定增加是值得关注长久战略性问题。本文经过将金融危机置于金融自由化和国家金融控制力匹配失衡框架下加以解读,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概览:从拉美到东亚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金融全球化进程加速,金融危机发生频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尤其值得注意是,在20世纪最终20年里,金融危机出现了显著向发展中国家聚集趋势。如表1所表示,在1980-1989和1900- 两个时间段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工业化国
家。
表1 1975~ 间金融危机发生情况
危机类型
工业化国家
新兴市场国家
1975~1979
1980~1989
1990~
1975~1979
1980~1989
1990~
银行危机 数目
3
7
7
3
23
23
频率






货币危机 数目
13
17
11
16
38
25
频率



10


双重危机 数目
2
2
2
1
10
13
频率






资料起源:刘莉亚&任若恩,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10)。
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经典标本,多年来拉美和东亚危机案例值得深入研究。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代表,拉美地域发展虽曾一度辉煌,但最终还是淹没在了金融危机泥沼中步履维艰。自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告无力偿还外债而爆发债务危机以后,整个拉美地域经济即使也有间歇性发展,但不堪重负债务负担和矛盾重重金融改革一直有如挥之不去阴影,而这数次成为拉美各国金融危机罪魁祸首:股市暴跌,货币贬值,资本外逃,甚至整个经济、社会、政治全部处于猛烈动荡之中。
实际上,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多种多样金融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就像幽灵一样“阴魂不散”地笼罩在拉美国家上空。不管是从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和连续性等各个方面来看,拉美金融危机全部能够看作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标准样本”。在最近20多年中,以曾经发生过两次以上危机国家数量为指标进行计算,拉美和加勒比地域冠绝全球,其中35%以上拉美国家曾经历过数次危机,该指标几乎是世界其它地域3倍。
较之拉美,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令当初大多数经济学家始料未及。自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东亚奇迹:经济增加和政府政策》以后,东亚经济体一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优异毕业生”,东亚模式也备受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