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vqjyga55 2021/12/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5 页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查阅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血管内膜受损,静脉血流瘀滞以及血液高凝等原因所引起,普外科大手术后需仔细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切实做好器械辅助、疼痛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结论 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9-02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回流障碍性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患者的血液会异常的在深静脉内凝结,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2],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常发生于各种普外科大手术后。一般状况下,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静脉壁受损、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栓一旦形成,只有极少数会自动消融或固定在发生部位,绝大多数会扩散至其他深静脉的主干,若诊断、救治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为了降低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查阅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内容现整理报道如下:1 形成原因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静脉血栓主要是由血管内膜受损、血流滞缓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三大原因引起的[3]。现将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血管内膜受损:术中肢体长时间处于扭曲的状态、组织缺氧、血管牵拉以及静脉血栓史等因素均会影响血管壁的受损程度,易导致血栓出现。
静脉血流滞缓:术中止血带的使用、肢体制动以及麻醉手术均会导致周围组织中静脉的扩张,且由于手术治疗的需要,患者肢体常被固定,尤其是高龄患者,常出现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状况,血流速度降低,血栓风险明显增大。
血液高凝状态:高龄患者常并有多种慢性疾病,诸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脂症等常引起血液高凝;普外科大手术自身也常引起血液高凝。另外,手术期间的输血护理和失血过多均会引起血液高凝。上述因素均会增大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认真观察 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表现和症状均不明显,所以,要对普外科大手术后的脉搏、血压、呼吸以及肢体状况进行认真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在观察过程中若察觉患肢出现肿胀,应认真观察患者的体温、皮肤色泽以及肿胀程度的改变;如果患者自己感觉到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后病情加重,患肢直径显著增大,皮肤潮红、发绀且皮温升高,则表明患者深静脉有可能出现血栓;密切关注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以及烦躁不安等不良症状,若此时患者的血压下降,或者长时间平卧开始活动时出现上述症状,应意识到患者有出现肺栓塞的风险。
常规预防措施 术后应适当抬高患者的受损肢体,避免在小腿或者腘窝下垫枕而阻碍静脉血液的回流;术后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应鼓励、协助患者及早进行踝、趾以及膝等多个关节的活动,同时督促、指导其家属定期为患者抬高肢体,尽可能地对各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定时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