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住村工作心得体会住村工作心得体会自3月4 日进住托万艾格来村以来, 我们迅速转变观念, 转换角色, 适应环境,熟悉情况。按照国资委下基层工作队和县乡党委的安排, 稳扎稳打, 循序渐近, 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学习培训, 增强了全体成员的群众观念, 掌握了政策法规, 了解了民族风俗习惯, 增强了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区分不同层次, 先后组织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全体干部、妇女代表、党员、“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座谈会和村民大会,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采取多种方式与村民交朋友、走亲戚, 与群众零距离接触, 面对面交流, 力所能及的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 增近了与群众的感情, 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协调, 为村民依明· 依不拉音老人的儿媳解决了因床位紧张, 住院难的问题; 与于田县人民医院联系, 为吾布力· 肉孜书记检查, 找专家会诊, 工作组成员还捐款 3000 多元为其买药;及时向村民乔里帕汗讲明自治区关于南疆三地州孩子上中专学校的“三免一补”政策, 避免了给托请人几万元钱的问题; 组织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党员为买汗热木· 依斯拉木老人捐款 6000 元给其治病。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要求, 在与村干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认真组织入户走访工作。走访“四老”人员时, 认真听取了在发展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走访宗教人士时, 要求他们多做宣传动员工作, 把自治区开展的“三民”活动通过他们的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要教育子女, 左邻右舍和年轻人, 珍惜民族团结, 反对暴力恐怖, 维护社会稳定,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把托万艾格来村建设得更加美好;伊玛目买买提· 买提努力说: “我家有 5 口人, 3 个孩子,种了 5 亩地, 2 个大棚,每月还有 300 元补贴, 年均收入 3 万元左右, 在讲经时, 一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问他有什么困难, 他说“要说困难谁都有也有困难, 但我们自己可以克服。”走访村民中,了解每个家庭在吃住、上学、就医、种植养殖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并把走访与政策宣讲结合起来、把走家入户与深入田地结合起来、把听取民意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了解情况与结交朋友结合起来, 来到了村民家中, 走进了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全面了解广大群众的所忧所思所想所盼。同时, 我们还采取集中宣讲、入户宣传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 广泛进行政策宣讲。针对当前春耕生产的实际, 科学组织春耕生产工作, 合理安排 9 个小队 900 多亩小麦和 368 座蔬菜大棚的灌溉; 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现场指导菜农做好大棚蔬菜防高温、防风、通风、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组织村民现场讲解交流核桃修剪技术, 棉花种植技术, 并给村民发放了科技书籍。住村工作以来, 我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每天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工作之余大家聊聊天、散散步, 或开会、学习、看新闻, 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一个多月的工作生活, 也深感“组长”两个字的责任很大, 担子很重, 压力更大, 实属不易。一个工作组就是一个家庭,对外要组织落实好自治区“三民”活动明确的六项任务,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协调解决村民提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对内要做好安全防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