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0
文档名称:

大气环境监测第十章等研讨.ppt

格式:ppt   页数:1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气环境监测第十章等研讨.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6/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气环境监测第十章等研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章自动监测技术第一节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目前,对大气污染监测的最有效方法是建立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 20世纪 70年代初,一些国家或地区相继建立了常年连续工作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使环境监测工作向连续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 美国现有 6000 个监测站点,其中 250 个是国家级的,其余为州县级的。我国自 1984 年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以来,已有 60多个城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大气污染自动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一、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是一整套区域性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网络。它的组成有各种形式, 自动化、实时化和标准化程度可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一般由一个中心计算机室、若干个监测子站、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四部分组成。该系统是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连续运行的,无人值守。图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基本构成框图 、应用软件、输出设备、通信系统、支持系统组成。采用两台计算机, 一台作为主机与系统相连, 在线运行, 一台作为辅机进行计算管理。当主机发生故障时,辅机可代替运行。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定时或随时向各子站发出各种工作指令,收取各监测子站的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差错校验及纠正,有疑问时可指令子站重发数据;对各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存贮、统计处理、输出,打印各种报表,绘制各种图形,输出各类监测数据报告;对全系统运行实时控制,包括通信控制,对子站监测仪器操作的远程控制,如校零、校跨度、控制开关、流量等;向各有关污染源所在地的管理部门发出污染指数或趋近超标的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子站的工作特点是连续、自动、常年不断。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短期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室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它担负着控制、监督和改进整个系统运行的重任。其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标定、校准和审核;对系统使用的标准样品进行跟踪标定和保管;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监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参与监测子站运行状况的检查和监测数据的检验。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系统支持实验室应配备通用及专用测试、调整和维修用电子仪器和工具(如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频率计、逻辑测试笔和维修用稳压电源等),用于系统各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和故障排除等工作。二、子站布设 、监测网覆盖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染程度及发展趋势、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可根据以下方法确定子站数目: 按人口密度、按几何图形布点法、按功能区优化布点法、按统计学置信水平。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监测点位布设应该尽可能排除监测点周围环境中可能干扰监测结果的因素, 各监测点之间的条件尽可能一致。一般来说, 在城市近郊区建立若干个监测子站,在清洁的远郊区建立一个背景子站。 ,故监测子站位置的选择应包括以下地区: 预期浓度最高的地区、人口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