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9
文档名称: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ppt

格式:ppt   页数:30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16/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科教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 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 >45 岁女性>50 岁 【发病机制】脂肪浸润学说,最早提出认为血中脂质以低密度脂蛋白( LDL ) 残片的形式侵入动脉壁,脂蛋白降解而释出胆固醇、甘油三酯, 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后者与单核细胞吞噬大量脂质成为泡沫细胞。 LDL 还和动脉壁的蛋白多糖结合产生不溶性沉淀,所有这些就形成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强调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增多,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在内膜上,释出血栓素 A2. 促使内皮细胞损伤和增生、 LDL 侵入、、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收缩、溶栓机制受抑制等, 都有利于粥样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强调平滑肌细胞的单克隆性繁殖使之不断增生,平滑肌细胞并吞噬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反应学说”:近年多数学者认为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反应的结果,动脉内膜损伤,从而暴露内膜下的组织。血小板得以粘附、聚集,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可释出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内的许多生长因子。对促发粥样硬化病变中平滑肌细胞增生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的机理: 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 冠状动脉血管树形状多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时先后出现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病变 3种类型的变化。脂质条纹病变为早期的病变纤维斑块病变为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复合病变是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