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恙虫病的护理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85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恙虫病的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2/5 文件大小:3.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恙虫病的护理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恙虫病的护理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1页
恙虫病 的概念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带有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螨幼虫叮咬而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古称沙虱热和沙虱毒。
恙虫病病原体是恙虫病东方体,原属于立克次体科的立克次体属,后经研究发现,该病原体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于该属其它立克次体,从而将其另立一属,称东方体属,将恙虫病立克次体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疾病传播
恙虫病立克次体由恙螨(常为红纤恙螨及地理纤恙螨)经卵传递,以叮咬取食物时传给诸如森林及农村鼠类,包括家鼠,田鼠,及野鼠等。人体感染在恙螨幼虫叮咬后发生。潜伏期约6-21天左右(平均10-12天),起病往往突然,典型病例常以恶寒或寒战开始,在第一周,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度,常见有严重的头痛,并有结膜感染充血。在发热的5-8天,躯体常出现斑疹,并常扩展到手臂和腿。他们可能很快消退,或变成斑丘疹,色泽加深。在发热的第1周,可有咳嗽;第2周,可发生肺炎。发病同时可见有四肢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在重笃病例,脉率增加,血压下降,出现谵妄,昏迷及肌肉抽搐,间质性心肌炎也比其他立克次体病更常见。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1页
流行病学
: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及青壮年发病率高 :散发 夏秋季 5~11月 6~7月高峰 :恙螨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尤其热带雨林中更多。东南亚地区的恙螨种类繁多,是世界上恙螨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以东南沿海至西南边境省区为最多,尤其云南至广东。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1页
,如沟鼠、黄胸鼠、家鼠、田鼠等。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鸟类也能感染本病。鼠类感染后多隐性感染,但体内保存立克次体时间很长,故传染期较长。人患本病后,血中虽有立克次体,但由于恙螨刺螫人类仅属偶然现象,所以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病理改变
此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炎,导致器官的急性间质炎、血管性炎和血管周围炎。造成实质器官的充血、水肿、细胞变性,以致坏死 。 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先有充血、水肿、形成小丘疹,继而形成水疱,然后坏死和出血,形成黑色痂皮,称为焦痂,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内脏普遍充血,肝脾因充血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而肿大,心肌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肺有出血性肺炎,肾呈间质性炎症,脑膜可出现淋巴细胞性脑膜炎。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焦痂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1页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0天,一般为10~14天
(一)急性起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结膜充血。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可达39~41℃,呈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型。伴有相对缓脉、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
。(二)焦痂及溃疡 为本病特征 发病初期于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一般不痛不痒,不久形成水泡,丘疹增大、中心坏死即结痂而为焦痂。随着焦痂的成熟,患者突发头痛、发热、发冷、周身不适。常见于腋窝,腹股沟、***、肛周、腰带压迫等处,也可见于颈、背、胸、足趾等部位。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1页
(三)淋巴结肿大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肿大,近焦痂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尤为显著。一般大小如蚕豆至鸽蛋大,可移动,有疼痛及压痛,无化脓倾向,消散较慢,在恢复期仍可扪及。
四)皮疹 约35~100%的患者在4~6病日出现暗红色斑丘疹。无痒感,大小不一,~,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轻症者无皮疹,重症者皮疹密集,融合或出血。皮疹持续3~10天消退,无脱屑,可留有色素沉着。有时在第7~8病日发现软硬腭及颊粘膜上有粘膜疹。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1页
六)并发症:有中毒性心肌炎、急心肾功能不全、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孕妇可发生流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3周。
五)其它 50%患者有脾大;10~20%患者肝大。部分病人可见眼底静脉曲张,视乳头水肿或眼底出血。心肌炎较常见。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