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九年级物理:第11-13章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物理:第11-13章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2/6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物理:第11-13章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
年 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11-L3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学****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 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l)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1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12)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X动力臂=:flll=f212或写成。这个平
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11>12,平衡时flf2o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初中物理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3)等臂杠杆:11=12,平衡时fl=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
倍的杠杆)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
分之一。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
距离)
功的公式:w=fs;单位:焦;ff牛顿;S—米。(1焦=1牛•米).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
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
一种)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ri
初中物理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f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
初中物理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称热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 是错误的)
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 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c),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初中物理教秦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水的比热是:c=4. 2X103焦耳/(千克・°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
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
热量的计算:
q吸=cm(t-t0) =cmA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
焦/(千克・°C); 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q 放=cm(t0-t)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