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1、工艺流程
2、施工办法
、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面标高
用测量仪器从两个不同观测点上测量墙、梁及硬架支模水平楞顶面标高。复核墙板轴线,并校正。
、叠合板支撑体系安装
材料:采用普通钢管+可调顶撑,横肋采用4×6cm矩管。
支撑设计:详主楼模板施工方案
构造规定:
使用叠合板时,暂时支撑规定如下:
1)立杆应尽量不用接头,如有接头,应互相错开;
2)支撑下部应有扫地杆,并拉通;水平杆步距1500;
3)立杆顶端采用可调顶撑,以以便调节支撑标高;
4)在同一开间内,横肋宜拉通布置;
5)横肋应平直,板跨中支撑应依照跨中起拱规定而调节高度;
6)整个支撑体系应稳定、牢固。
7)现浇梁(板)侧模上口及板缝处宜贴泡沫胶带,以防止漏浆。
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可拆除两端支撑;待上一层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方可拆除下一层所有支撑。
、叠合楼板吊装:
1)本工程楼板吊装采用塔吊吊装。叠合楼板安装铺设顺序按照板安装布置图进行。依照设计单位深化后图将每个部位叠合板进行编号标注,按编号生产后叠合板表面应同步标注与深化图相似编号。叠合板运至现场后按照每一块板表面上编号结合叠合板安装图进行安装布置。
注:本工程多层2~6层楼面板局部使用叠合板。
2)吊装前与厂家沟通好叠合楼板供应数量、进场时间,保证吊装顺利进行。
3)楼板吊装前应将支座基本面及楼板底面清理干净,避免点支撑。
4)每块楼板起吊用4个吊点,吊点位置为格构梁上弦与腹筋交接处,距离板端为整个板长1/4到1/5之间。吊装索链采用专用索链和4个闭合钓钩,平均分担受力,多点均衡起吊。
叠合板模数化吊装示意图
5)叠合板吊装过程中,在作业层上空 300mm 处略作停顿,依照叠合板位置调节叠合板方向进行定位。吊装过程中注意避免叠合板上预留钢筋与墙体竖向钢筋碰撞,叠合板停稳慢放,以免吊装放置时冲击力过大导致板面损坏;
6)吊装时先吊铺边沿窄板,然后按照顺序吊装剩余来板。叠合板吊装应对准平弹线缓慢下降,避免冲击;应按设计图纸或叠合板安装布置图对号入座,用撬棍按图纸规定支座处搁置长度轻轻地调节对线,必要时借助塔吊绷紧吊绳(但板不离支座),铺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节长度,保证叠合板之间及板与梁、墙、柱之间间距符合设计图纸规定,且保证叠合板与墙、柱、梁净间距不不大于钢筋保护层。
7)安装叠合板前要先将叠合板一端伸出钢筋向下弯90°。安装时先将伸出钢筋未向下弯一端伸入梁内,将板端搁置在梁侧模上;然后将另一端(伸出钢筋向下弯90°一端)伸出钢筋伸入梁内,将该板端搁置在梁侧模上,再将钢筋调直。板伸入梁内15mm。
8)叠合板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整顿叠合板两端甩出锚固钢筋,锚固钢筋应伸入墙 内或梁内,不得向上或向下弯成与板面垂直,亦不得将其压于板下。且要保证与梁或墙有足够锚固长度不不大于5d且至少至梁(墙)中线。
9)楼板铺设完毕后,板下边沿不应当浮现高低不平状况,也不应浮现空隙, 局部无法调节避免支座处浮现空隙应做封堵解决;支撑柱可以作恰当调节,使板底面保持平整,无缝隙。
10)梁与预制板连接
预制板吊装校正后,预制板预制钢筋伸入梁内,叠合板进一步梁(墙)侧模长度不不大于5d且至少至梁(墙)中线。并按图纸绑扎板负弯矩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使预制层与叠合层形成整体项目。预制板厚为60mm,后浇叠合层为70mm(90mm、120mm)。叠合板搁置在现浇板上,砼同步浇浇筑。
11)叠合板尽量一次就位,以防止撬动时损坏叠合板。必要撬动时采用锲形小木块嵌入调节,不得直接使用撬棍调节,以免浮现板边损坏。叠合板之间拼缝应严密。
3、水电管线敷设、连接
1)楼板下层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水电管线敷设与连接工作,为便于施工,叠合板在工厂生产阶段已将相应线盒及预留洞口等按设计图纸预埋在预制板中。现场安装时也可后来开洞,宜用机械开孔,且不适当切断预应力主筋。
①叠合板线盒在预制构件厂进行预埋,构件厂对线盒预埋须精准。
②叠合板出厂前,对线盒内混凝土清理干净,并做好成品保护。禁止在现场进行剔凿。 线盒预埋禁止剔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