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的模式.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的模式.doc

上传人:baixue 2014/9/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的模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的模式
好学教育武汉学****中心教研组
一、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模式
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理论:该项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特征:;;。
特色:一是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三是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启示:(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
2. 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3. 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
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模式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关键性要素,是人们的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表现在亲近感、信任感、羞耻感、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要求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加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要恰当的引导学生,注意教育的艺术,通过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移情训练法、作品深化和作品评价等多种方法,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情感活动。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
2. 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内容逼真且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3. 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
三、促进道德社会化的模式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道德的社会化模式将人的品德形成过程划分为“服从一认同一内化”三个阶段。
促进社会化的德育模式,首先是要求做到服从,没有服从,也就谈不上道德问题。人们的道德行为基本上都是在外力的强迫作用下产生初步的认识与行为方式,并逐渐得到强化。其次,是认同和接受阶段。人们品德态度的形成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由服从到认同的过程。从认识过程来看,认同也就是与别人达成了共识。再次是内化阶段。在服从与认同的基础上出现自律性的内化阶段,是指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态度,即变成了自己的内在心理准备状态。在实际中,上述三个阶段经常会出现许多矛盾冲突,而正是这种矛盾冲突力量才不断地推动着学生各种好的品德素质结构的形成。
四、生态德育的模式
生态德育模式要求教育者突破传统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理性生态人的思想信念,倡导绿色消费,开设活动生态道德教育课程。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生态德育,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