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此外, 还应看到, 资本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也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全世界是如此, 在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可能是完全的、纯粹的, 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中包含某些非社会主义成分不仅是难以避免的, 而且是合理的。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允许本国乃至外国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突出的例证。既然一个国家内部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都可能长期共处和共同发展, 在国际上, 两种制度的国家共处和共同发展更是可能的。再者,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对立的同时, 在它们的关系中也可能产生某些共同的利益。这既表现为这两类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需求、互补和互利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 也表现为一定条件下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战争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曾预言: “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 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它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7]30 年代苏联工业化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结盟都是这种共同利益的历史证明。总之,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既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因素, 也有相互联系、互利和共处的因素。考察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 应该同时看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关于这两种因素哪一种占主导地位,则要看具体的时间和条件。二、从“并存- 对抗”向“共处- 竞争”演化是两类国家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向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就总体而言, 战后以来这种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总的趋向是从“并存- 对抗”格局向“共处- 竞争”格局演化。从 1945 年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大体到 60 年代,可视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是冷战发生和发展的时期, 这两类国家关系中的上述第一种因素占主导地位, “并存- 对抗”可以说是这种关系的基本格局。两种体系、两个阵营、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和军事集团, 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它们都是这种“并存- 对抗”格局的重要内涵,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封锁是这种格局的表现。从 60 年代到 80 年代末, 可视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 冷战仍在继续, 甚至更加激烈, 但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发展成为世界军事超级大国,走上了与美国争霸的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在这种情况下, 两种制度、两个体系的对抗演化成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和争夺。虽然这种对抗也包含着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对立,但其实质已转化为两个超级大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两种制度的矛盾和斗争相对淡化了, 中美两国的关系得到了发展。当然, 西方国家并未放弃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尔后出现的苏联东欧演变战略也起了作用。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 由于苏联东欧国家剧变, 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新变化,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 随着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