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gdntv68 2021/12/6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优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社会原因
(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政治:核心是“仁”
含义:仁者爱人
 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
(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孟轲,亚圣)的思想:
-
. 优选-
(1)“仁政”思想;(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说”,以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荀况)的思想:
(1)“仁义”、“王道”;(2) “君舟民水”;(3)“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王道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境遇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三、道家和法家
(一)道家:
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
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
 2)“无为”思想--顺其自然
 (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
 (3)政治:“无为而治”
3)朴素辩证法思想
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
. 优选-
(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1)君主要以法治国
(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核心)
 作用: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背景: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内容:轻徭薄赋等
 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2、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背景(威胁西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因素)
(1)诸侯国势力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土地兼并(阶级矛盾)
(3)匈奴为患(民族矛盾)
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得以通过应对而步入政府官员的行列,封建国家获得了所需要的能臣干吏。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著作:《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
-
. 优选-
2、主要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1、根本: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4、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