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标准化基本知识问答 1 、标准的最新定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1) GB/-2000 (修改采用 ISO/IEC 指南 2: 1996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的术语: 标准 Standard :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理解要点: a )制定标准的目标是在一定的范围获得最佳秩序,有序化的目的是促进最佳的社会效益, 当然也包含了制定或使用标准各方的利益; b )标准的实质是对一个特定的活动(过程)或其结果(产品)规定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也即标准文件可以是规则规范性文件,可以是导则性指南性文件, 也可以是对特定的特性规定。对不需要规定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和结果,没有必要制定标准; c )制定标准必须以当代科学、技术和综合经验成果为基础,充分体现先进性原则; d )制定标准必须使相关方协调一致,做到基本同意,并经一个公认权威的机构批准发布。 2) WTO/TBT 给“标准”下的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和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式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2 、什么是标准化?如何理解? 标准化是在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的过程。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标准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它随着生产的发生和发展而发生和发展, 既受生产力的制约又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经济的发展, 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标准化发展的动力。 1) GB/-2000 (修改采用 ISO/IEC 指南 2: 1996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的术语: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 :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防止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2 )理解要点: a )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产物; b )标准是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这类文件制定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c )此类文件的产生应经相关方协商一致,对标准涉及的实质问题,各相关方基本同意,没有坚持反对意见。经过征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协调任何关键异议的过程; d )标准必须经公认的权威机构以一定格式和程序批准。企业标准一般应由企业标准化管委会或领导组研究批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批准签发; e )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涉及诸如制定、发布和实施等相互相关而又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就是研究标准化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运行方法。标准化工作就是根据客观的变化不断促进标准化过程的增值转化,而使结果满足策划的要求和期望; f )标准化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无论是一项标准,还是一个标准体系,都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更深层次和广度变化发展; g )标准化的相对性概念,还存在于事物和概念进步的标准化与非标准、个性和共性的相互不断转化的客观规律上, 任何已经标准化的事物和概念, 都可能随时代的发展, 条件的变化, 突破共同的规定,成为非标准,这是不以人思想为转移的客观进化规律; h )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标准化活动中,标准的贯彻实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什么标准化; i )标准化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是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做出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规定的活动, 在标准化实践上来说, 首先要做到概念的统一, 才可能做到事物的统一。这也就是在制定标准时, 首先要对标准中涉及的关键的名词术语下定义的原因。没有统一的概念就没有统一的事物; j) 当代制定标准目的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因此, 标准化的本质可以说是为了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 防止其向无序化发展。标准化活动就是人们从无序状态恢复有序状态所做的努力。使企业建立最佳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 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备,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期望。 3 )标准化的本质可以说是为了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 防止其向无序化发展。日本标准化学者松蒲四郎对标准化概括为:“标准化活动,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