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动火作业分级
固定动火区外动火作业通常分为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遇节日、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注:企业应划要求固定动火区及禁火区。
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易燃易爆上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动火作业。厂区管廊上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动火作业。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方法后,可依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同意,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动火作业基础要求
动火作业前,应检验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器具安全程序,确保安全可靠。
动火作业应由专员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安全防火方法,配置足够使用消防器材。
凡在盛有或盛过危险化学品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及处于GB50016要求甲、乙类区域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和生产系统根本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因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清洗、置换而确需动火作业时按特殊动火作业要求实施。
拆除管线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对应安全防火方法。
动火点周围或其下方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应检验分析,距用火点15 m以内,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方法;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设备,应采取有效空间隔离方法。
在有可燃物构件和使用可燃物做防腐内衬设备内部惊醒动火作业时,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方法。
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时,设备内氧含量不应超出21%。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 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 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在铁路沿线(25 m以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火车经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和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动火作业完成,动火人和监火人和参与动火作业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确定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标准上严禁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特殊动火作业要求
特殊动火作业在符合动火作业要求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