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新版说明书(11.5.19).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版说明书(11.5.19).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版说明书(11.5.19).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设计依据 1 、全钢大模板系列配套产品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74-2002/J270-2003 )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结构施工图、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有关技术要求 2 、浇筑时砼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第二章工程概况 1 、工程简介本工程墙体结构形式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大钢模板进行施工。 2 、流水段的划分: 流水段的合理划分是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以及高效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一种合理的、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它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施工总体部署、进度要求和资源配置状况,结合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并根据贵项目部提供的施工图纸和本工程结构特点,结合贵项目部技术人员完成墙体模板流水段划分,详见配板图。第三章模板设计方案从结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结构施工要求,在满足砼施工质量要求, 并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模板最大限度通用,尽可能的减少模板数量和规格,充分发挥我公司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技术优势,与用户紧密配 350 350 350 q= (2) 、强度计算: 按静荷载最大查得弯矩系数 K m= - Mmax=K m ql 2 = × ×350 2= 7350 N· mm W x =bh 2 /6=10 ×6 2 /6=60mm 3(W x 为净截面抵抗矩) 故面板最大内力值为: σ=Mmax/(r xW x )= 7350 /(1 × 60)= N/mm 2 <f= 215 N/mm 2 满足要求。(r x 为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r x= ) (3) 、挠度验算: 查建筑施工手册常用结构计算表得挠度系数 K f =0. 677 f max =K f ql 4/ 100EI 其中钢材弹性模量 E= × 10 5 N/mm 2 I=bh 3 /12= 10×6 3 /12=180mm 3 故f max= × × 350 4/( 100 × × 10 5× 180 ) = mm b) 肋计算: (1) 、计算简图: 肋的支承点为槽钢背楞,近似按两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1200 1200 q=21N/mm q=0. 06×35 0= 21 N/mm (2)、强度验算: 查结构静力计算表得弯矩系数 M max = × 21× 1200 2 =3780000 N· mm 查得[8# 槽钢 W X = 3 mm 3I =101X10 4 mm 4 σ max =M max / (r xW X )= 3780000 /(1x 3 )= 149 N/ mm 2 <f=215N/mm 2 满足要求。(3) 、挠度验算: 查得最大挠度系数为 f max =0. 912 ql 4 /( 100 EI) = × 21 x1200 4 /( 100 × × 10 5× 101 × 10 4) = mm<1200/500= mm 满足要求。 c) 背楞计算: (1) 、计算简图: 背楞的支承点为穿墙螺栓,按承受均布荷载 q= ×13 00= 78 N/mm, 计算简图如右所示: 1300 q=78N/mm L 1 350 1000 L 2ABC 250 L 3L 4 (2) 、强度验算: a、背楞两端为悬臂结构,验算下端支座 A 处强度: M A =qL 1 2 /2=7 8× 350 2 /2= × 10 6N· mm 2根[10 槽钢截面特性: W X =7 × 10 3 mm 3,I =396 × 10 4 mm 4。σ A =M A/W X= × 10 6 /( × 10 3 )= N/mm 2 <f=215N/mm 2 满足要求。 b、验算支座 B 处强度: M B 按不等跨连续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内力系数查表得: M B=- 0. 174 qL 2 2 =0. 174 ×78× 10 00 2 =1. 36× 10 7N· mm σ B =M B/W X =1. 36× 10 7 /( × 10 3 )= 171 N/mm 2 <f=215N/mm 2 均满足要求。(3) 、挠度验算: 如上图为一不等跨连续梁, BC=1300 mm , 跨度最大, 故主要验算BC 跨的挠度。 f max = 系数× ql 3 4 /( 24EI) 系数与 K 1 =4M C /ql 3 2,K 2 =4M B /ql 3 2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