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水调歌头 PPT2[1].ppt

格式:ppt   大小:2,054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调歌头 PPT2[1].ppt

上传人:fy3986758 2021/12/7 文件大小:2.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调歌头 PPT2[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
水调歌头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因曾任翰林学士,故时人称苏学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全集》。《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散文:与 欧阳修 合称“欧苏”
诗:与 黄庭坚 合称“苏黄”
词:与 辛弃疾 合称“苏辛”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唐宋八大家:
韩 愈 柳宗元 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其他合称: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本文体裁
词。又叫诗的别体、 诗余、长短句。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词与诗相比,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为严格。词有词牌,每个词牌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以及固定的平仄(ze)用韵,是丝毫不可随意的。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小令不分段;中调可分段,称上阕(que)、下阙,或上片、下片;长调可分三叠、四叠。
朗读课文
要求:
1 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字的停顿。
2在书上标出正确读音。
基本字词:
给红色的字注音:
宫阙
朱阁
无眠
玉宇
绮户
婵娟
( )区分于“阕”字
( )
( )
( )
( )
( )
què

mián
gé

chán
区分宫阙之“阙”与上下阕之“阕”
阙:音què。本义指古代宫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引申为帝王的住所。
阕:一音què。本义是止息,引申为完了、终了之义,如上下阕指的就是一段词的完了。另一音为 quē,同“缺”,缺乏,过失之义。
咬文嚼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年
的中秋
节,高
兴地喝
酒(直)
到(第
二天)
早晨,
(喝到)
大醉,
写了这
首(词),
同时怀
念(弟
弟)
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作成的楼宇
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
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
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
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
明媚皎然。
课文赏析
朗读提示: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示例(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