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笔记本电脑故障排除指导手册
版本号:
笔记本电脑故障排除指导手册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电脑维修步骤与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第三章笔记本电脑维修拆装规范
第二部分常见故障判断
第一章加电类故障
第二章启动与关闭类故障
第三章磁盘类故障
第四章显示类故障
第五章安装类故障
第六章操作与应用类故障
第七章局域网类故障
第八章类故障
第九章端口与外设故障
第十章音视频类故障
第十一章兼容类故障
第十二章电池的使用和保养
第三部分附录
前言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在原理上大体都是一样的,所以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故障排除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在故障判断过程中,您可以参考台式电脑的一些方法,合理运用,举一反三。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的一些功能的特殊性和独有性,某些方面的故障排除方法和台式电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甚至个别故障现象是笔记本电脑上独有的。另外,笔记本电脑的配件绝大部分都是一一对应的,可通用性小,给故障判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您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测试软件和测试工具,并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学习新技术、积累成功经验的好习惯,力求提高故障点判断的准确性。
本《笔记本电脑故障排除指导手册》适用对象:技术支持、维修工程师
本手册介绍的故障判断、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在应用中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支持、维修工程师自身特点有所增加或者减少。
本手册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维修的一般方法,维修的原则及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是整个手册的关键部分,只有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观点、方法后,才可能理解和应用第二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从故障现象入手,通过对故障现象分类,进而对每一类故障的分析、判断提供一种思路或方法。
第三部分附录一中的故障判断流程是对相关故障类的补充,试图对从事技术支持、维修工作的工程师提出一个入手的方法,以便工程师在故障判断、维修过程中参考。
第一部分总则
本部分主要介绍维修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维修的过程、在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最后,为了能方便地使用第二部分的内容,提供了基本的维修判断的思路。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话判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维修服务前的准备
电话判断
准备备件
这里所述原则、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类判断的基础,需要认真遵守执行。
§ 进行电脑维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进行维修判断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指观察,另一方面是指简捷的环境。
简单的事情就是观察,它包括:
电脑周围的环境情况——位置、电源、连接、其它设备、温度与湿度等;
电脑所表现的现象、显示的内容,及它们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电脑内部的环境情况——灰尘、连接、器件的颜色、部件的形状、指示灯的状态等;
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何种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何种操作系统,其上又安装了何种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版本等。
简捷的环境包括:
后续将提到的最小系统;
在判断的环境中,仅包括基本的运行部件/软件,和被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软件;
在一个干净的系统中,添加用户的应用(硬件、软件)来进行分析判断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有利于精力的集中,有利于进行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后,才可进行判断与维修。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
先想后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动手。也可以说是先分析判断,再进行维修。
其次是,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结合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再着手维修。
最后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经验的同事或你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咨询,寻求帮助。
在大多数的电脑维修判断中,必须“先软后硬”
即从整个维修判断的过程看,总是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先检查软件问题,当可判软件环境是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在维修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复现故障现象时,有时可能会看到一台故障机不止有一个故障现象,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障现象(如:启动过程中无显,但机器也在启动,同时启动完后,有死机的现象等),为此,应该先判断、维修主要的故障现象,当修复后,再维修次要故障现象,有时可能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修了。
§ 电脑维修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维修判断过程中第一要法,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
周围的环境;
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插座和插槽等;
软件环境;
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