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 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疾病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心脏自身的氧气和营养又如何得到呢? 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2] 疾病分类一、隐匿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二、心绞痛型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三、心肌梗死型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四、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 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五、猝死型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1-2] 致病原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和性别( 45 岁以上的男性, 55 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家族史( 父兄在 55 岁以前, 母亲/ 姐妹在 65 岁前死于心脏病), 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过低), 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发病机制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 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 就会形成血栓, 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 产生变异性心绞痛, 如果痉挛超过 30 分钟, 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临床表现好发群体一、 45 岁以上的男性, 55 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二、父兄在 55 岁以前,母亲/ 姐妹在 65 岁前死于心脏病;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疾病症状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 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 )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 1-5 分钟,偶有长达 15 分钟,可自行缓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