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中国姓氏名字文化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4页
第一节 姓氏文化
一、姓氏起源及其意义
1、姓氏起源:
据说姓氏始于伏羲氏,所谓:“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伏羲氏觉其弊端,故制定同姓不婚的制度,避免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
中华第一姓:
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发源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4页
2、姓氏产生与传承的意义。
姓氏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标记,中华姓氏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延绵不断,(,个别姓氏已失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4页
二、姓和氏的区分
社会
姓
氏
母系
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人只知其母不知父。为了明确血缘关系,姓即产生。《说文》:“姓,人所生也。”
父
系
社
会
三皇
五帝
姓继承,或赐新姓。
部落中子孙繁衍,有若干分支迁徙他处,各自独立,即有氏。
夏商
周
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人有贵贱等级,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男子称氏以分贵贱,
秦汉以后
姓氏混而为一,此后只称姓。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4页
参考:黄帝子孙姓氏
姓
氏
名
黄帝
姬姓,生于姬水
有熊氏,
轩辕
颛顼(黄帝之孙)
姬姓,
高阳氏,
帝喾(黄帝曾孙)
姬姓,
高辛氏,
帝挚(帝喾四子)
姬姓,
青阳氏,
帝尧(帝喾三子)
伊祁姓(生于伊祁)
陶唐氏。
放勋
后稷(帝喾长子)
姬姓
弃
契(帝喾次子)
子姓(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为子姓)
帝舜
姚姓(生于姚墟)
有虞氏
重华
禹帝
姒姓
夏后氏
文命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4页
只有姓
有氏有姓
母系
社会
父系社会
至夏商周
姓氏不分,以姓代氏。
秦以后至今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4页
《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通志·氏族略》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没有分别。
三、姓和氏分与合的记载
先秦男子称谓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4页
先秦男子称谓
方式
举例
氏+名
孔(氏)+丘(名)
以其六世祖孔父嘉的字为氏。子姓。
屈(氏)+平(名),字原。
其先祖熊瑕被封为屈邑(秭归),芈姓。
字+名
孔父(字)+嘉(名)
叔梁(字)+纥(名)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4页
先秦女子称谓
婚前
排行+姓
孟姜女
长卫姬,齐桓公妾
国名+姓
褒姒
骊姬,骊戎国君之女
婚后
所嫁国名+姓
卫姜、齐姜
所嫁国君谱号+姓
庄姜
周以前姓氏产生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4页
四、周以前姓氏产生及获得方式
姓最早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
尧帝,姓伊祁,因山而名。舜生于姚墟(今河南范县),大禹其母吞薏苡而生禹,姓为姒。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国语·晋语四》)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