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药理名词解释问答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理名词解释问答题.docx

上传人:majx0413 2021/1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理名词解释问答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删除 谢谢
药理学期末复****指导(一)
一名词解释
不良反应:凡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3
选择性作用: 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后, 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的作用,

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发生作用。
4
激动剂: 能激活受体, 对相应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如异丙
基肾上腺素。
5
拮抗剂: 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 但无内在活性, 它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
如阿托品。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半数致死量( LD50 ):引起 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安全范围:指 ED95 与 LD5 之间的距离。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0 首关消除: 口服某些药物, 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在进入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 ,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
有效量::又叫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肝药酶诱导剂:指能增强药酶活性,加速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等。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学药物后,病原体或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身体依赖性:是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则产生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首剂现象:指首次给予哌唑嗪治疗某些高血压患者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昏
厥等现象,,并在临睡前服用,便可避免发生。
稳态浓度:恒速、恒量给药时,约经 5 个半衰期,此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即达到了稳态血药浓度。
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原发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
半数有效量( ED50 ):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 50%)阳性反应的剂量。
二重感染: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不敏感细菌得以繁殖,这些细菌引起的新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阀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在临床上常用最低抑菌浓度或最低杀菌浓度来表示。
钙拮抗剂: 也叫钙通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
物。
治疗指数: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LD50/ED50 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全。
精品文档
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